孔明言傳身教育後代

     讀過《三國演義》這  名著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我回魏、蜀、吳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承相、大能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料事如神。憑藉自己的本事,幫助劉備打下江山、建入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死後,他又扶助劉備的兒子劉禪治理國家,忠心助耿,盡職盡擊,毫不懈怠。為恢復漢室江山,他不辭勞苦,帶兵征戰,入出祁山。北僅中原,一生鞠躬盡瘁,堪稱功勳革著。仍他從個居功自傲,貪圖享受。他在給後主劉撣的奏意中,這樣寫道:“匝最初輔佐無帝(指劉備),全憑官家發工資.個白謀職業。後來這些午,也置頭廠—些田產。今天.在成都家中有桑樹800株,薄田15頃。了孫的衣食.自給有餘。至於我自己在外做官,末幹別的事情。吃飯、穿衣。都是靠官家發放,不凶外快來增加收入‘將來,老臣死後,不仗家裡有多餘的布匹.家外有富餘的錢財,決不會半負陛F的恩德。

     諸葛亮說到做到,為後代做出了表率。他儉樸度日,不貪不占.兩袖清風,—‘半不染:按說,身為遠相,位居一人之下,眾人之上,手中據有大權,他要置辦萬貫家產,誰敢說啥?可是,善於謀劃*站得高、看得遠的話葛亮.偏不這樣幹:兄長諾葛謹的估中說到自己的兒子諸葛瞻時,這樣甘道:“瞻今才8歲,聰慧過人,很可愛。但我總覺得他成熟過早,難成

大器。諸葛亮很擔心地說:“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不求上進。”因此,他給兒子取名叫“思遠”。意思是讓兒子高瞻遠矚,胸懷大志,刻苦讀書,努力上進。一次,他給外甥的信中,這樣鼓勵:“志當存高遠,努力去奮鬥廣這些話語,都表示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志向。

     那麼,怎樣才能樹立遠大的理想呢?諸葛亮剛L子提出兩點要求:一是要靜,二是要儉*他說:“作為一個人,要既靜且儉。因為靜可以修身,儉可以養德。做不到吃苦耐勞,就無法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做不到安靜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更談不到站得高.看得遠!”他在給外甥的又一封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不要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要貪圖生活上的享受。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才能有出息。貪圖享樂,一事無成I”諸葛亮再三強調讓自己的後代生活儉樸,以儉養德,其目的還是為了使他們有志氣、有理想、有抱負,將來能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西元269年,司馬朗的後人司馬昭推翻魏國,建立晉國。為了收買人心,他下令尋訪諸葛亮的後代,並將賞賜給他們爵位和俸祿。當時.諸葛亮第三個兒子諸葛杯還活著,也在賞賜之列。但他卻堅辭不受,還義正詞嚴地說道:“我家在成都有田有產,衣食自給有餘,何必去領你晉國的封賞呢!”弄得來人十分尷尬,很無顏面。

    諸葛懷不食暖來之食,表現得鐵骨鋒讒,正氣既然,深受人們的稱讚:。諸葛懷,有骨氣,不愧是孔明先生的後代。

    由此說明,智謀過人的諸葛亮,教育孩子,言傳身教,效果很好,值得今人仿效!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