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教子有高招
三國鼎立時期,有許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但在教子方由卓有成效的人物,當首推曹操。
曹操,不僅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就是在教育孩子上面,由很有一套辦法。他有四個兒子:長子曹巫、次子曹植,文武雙全,擅長寫詩,都是著名的詩人,尤其是曹植.七步成詩:“煮豆燃豆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大急”更是幹古絕唱。三子曹彰剛毅威猛,是一員虎將;四子曹沖,雖然13歲就天折了,但他用“木船稱象”的故事,充分顯示了他的聰明卻書,被譽為一代神童。
由此說明,四個兒子都有出色的表現.是和曹操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開的。那麼,曹操是如何教育兒子們的呢?
其一,重視啟蒙教育。在曹植5歲的時候,還處於戰亂年代.曹操就教他學會騎馬,還時常把他帶在身邊,東奔西殺,南征北戰,讓他經受磨煉,懂得江山來之不易,須得苦練武藝對於曹植這個絕頂聰明的孩子,從10歲起,曹操就讓他熟讀《詩經》、《淪語》和各種辭賦,使其下筆成文,倚馬可待:起初,曹操不大相信這個兒子才思如此敏捷。
於是,在銅雀台這個宏偉建築建成時,父親就讓兒子們登臺賦詩。結果.曹植第一個交卷,旦詩寫得氣勢磅確,話意深刻。
不由得稱讚此子的才氣過人。
其二,重視尊師教育。有道是“名師出高徒”、“一B為師,終生為父”。曹操報導得這個道理,因此,他給兒子們選擇教師的標準是:要選。德行堂堂正正”的人物。根據這個原則,他把當時被營為“國之重寶”、“士之精藻”的張範、郡原作為曹五的老師。一次,曹操出征,決定讓曹五留守主政,由張、剛二位捕佐,嚴令曹正:“如遏軍國大事,必須尊重兩位老師的意見。”井讓曹還對張、剛二人“行子孫”大禮。由此可見,曹操是何等重視讓名師教育孩子。
其三,重視品德教育。曹操對孩子們的品德教育,要求十分嚴格。西元218年,他派三子曹彩帶兵,前去平定烏桓的叛亂。臨出發前,他對曹彰說:“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廣這話的意思是說,在家咱們是父與子的關係,出外幹事,咱們是君與臣的關係,你的一言一行要按國法辦事。對此,你尤其要警惕[言外之意.王法無情,犯了法,是不能指望得到父子之情寬恕的!
首影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果然統統業業.奮勇作戰,很快平定了北方的叛亂。得勝回來後,向父親裹報戰況,也不居功自傲,而是把功勞記在將士們身上。曹操聽了,十分滿意,摸著曹彰的黃鬍鬚,親切地說道:“黃須兒,竟然是個大有奇才的人呀!”
其四,重視謙虛教育。曹操本來對苔植十分寵愛,很想把他立為太子。可是,後來有一件事使曹操改變了主意。
西元213年,曹操率軍南征吳國孫權,命令曹植留守鄂城。臨行前,曹操說:“我23歲時做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沒有什麼錯誤1你今年也23歲了.應該知道怎樣為人處事了廠言語之問.對曹植寄託了多麼深厚的期望。可是,曹植偏偏不爭氣。他恃寵驕傲,放蕩不圍。有一天,他乘車在“馳道”上走,又私自打開“劉馬門”出去。而在這兩處行走出入,只有皇帝才能享受這種待遇。曹植這樣做,無疑是違犯了國家法律。營操知道後,十分牛氣,說:“此子不謙虛,太不知天局地厚了”當即今.撤了守門官吏,井公開宣佈:“開始,我曾說過,此子在兒子中最可能做大事,成大器。但他私自走馳迫、開司馬門,讓我改變丁對這個兒子的看法[”後來,果然決定.不立曹植而立曹巫為太子。
其五,重視才智教台。平日裡,曹操很注重對孩子們進行智力開發教育。有一大,曹操指著一隻大象,對部下說:“誰能稱出這只大象有多重?”在那個年代,沒有今日的磅秤,只有能稱百兒八十斤的木桿秤。因此,在場的人們雖然開動丁腦筋,可誰也沒有想出好辦法。小在這時,年幼的曹沖來到跟前。聽了父親的題目,人機一動,便毫個膽怯地對父親說:“我有個辦法廠說著,讓人們幫助把大象趕到一個木船上,並在木船被水淹沒的部位刻蔔標記。然後,把大象趕下船,往船裡裝上石塊,立到水能淹到船上的標記‘,最後,用木桿秤兩;出石頭的重量.也就可知道大象省多重了。曹操對兒子提出的辦法很讚賞,當下高興地照辦了,並解決了問題—:
在今大看來,這個笨辦法省點可笑:但在古時候,能想山這個辦法解決問題,不能不說不是個好辦法,不能不說曹沖這個娃娃智力過人。因此,千白年來,“木船稱象”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廣為傳頌c過去,還留被編入小學課本.作為教材使用、這個故事說明,曹操重視培養、開發兒子的智力,做法高明,效果很好。
在民間,內于種種原岡,人們對曹操印象不好,說他疑心大,亂殺人,是個白臉奸臣。但是,用歷史眼光來看,不能不承認,他在洽岡、治軍和治家教子方面都有許多讓人稱道的辦法.做得今人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