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教子經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宗李淵的第二個兒子,也是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他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就是在教孩子方法,也很有一套辦法:

     當今舞臺上演出的《打金枝》這山戲,生動、有趣地說,企女婿和女兒發生糾紛的時候.李世民毫不掘護自己的女兒,而是耐心開導,嚴加管教,顧全大局,化解矛盾,顯一國之君豁達、大度的寬廣胸懷、可謂“站得高,看得遠, 教女有方”‘

    為教育子女,李世民曾寫出第一部帝王教子專著——《帝範》十二篇。這部改作,後來被歷代帝土奉為家教聖經.代代傳誦。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為人父母的家長們學習、借鑒、垂範。

    一曰:尊師重教。古語雲“嚴師出高徒”。因此,李世民非常支持老師嚴格管教孩子。他認為,“近未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和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他告誡子女:見師如見父,要宜加尊敬,吧得懈怠’’。西元631年、太子的老師李百藥看見太子跟老師開玩笑過分,遂寫了——篇《贊道賦》用來規勸太子。李肚民看了,就派人村李百藥說:“我在太子那裡看丁你所寫的賦,稱讚要有道,還講述了古人的兩件事來勸告太子,很是經典、必要。為此,我要選你來幫助太子,就是這個原因。我把教子這個重任交托給你,務請要善始善終的做好。”於是,李世民獎結李百藥一匹駿馬、三百匹彩緞。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世民孩子的眾多老師,都能夠堅定地履行職責,嚴格教育孩子。應該說,這是與李世民對教師的理解、支持和鼓勵分不開的。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作為皇帝,李世民做得尤為出色,值得今入學習。現在的孩子,雖然不是皇子、皇孫,但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寶貝,從小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因此,有些孩子,甚至家長,對老師不夠尊重,打罵教師的事情時有發生。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須知“嚴是愛.溺是害,不管不教難成才”[

     二日:以小見大。身為皇帝的李世民,日理萬機,非常繁忙、但他從不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廢掉太子承乾、立李治為太子之後,更是加緊對李治的教育,做到了“遏事必定有教育孩子的言語”。一次,父子二人正吃著飯,李世民忽然問李治:“你知道飯嗎?”李治答:“不知。”李世民就耐心地對他說:“這飯是農民給的。農民種地不容易,費時又費力。作為皇帝,要愛惜民力,特別要注意‘不奪農時’。這樣,我們才能常有此飯。”在這裡,李世民用碗裡的飯來說明皇帝與農民的關係.以小見大,講出為什麼要愛惜民力的道理,很有教育意義。還有一次,李治乘船在水上游.李世民就對他說:“君主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疆舟’。你即將成為人主,不能不因得這個道理[”古代帝王有句名言,叫做“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李世民時常用這些名言、道理講給子女們聽。一天,他和李治坐在一棵彎曲的樹下歇息。措此機會,便對李治說;“這樹雖然長得不直,但只要用繩子捆綁等辦法校正,它就會慢慢長直。%接著,他借題發揮:‘就像這棵樹一樣,作為一同之君,做錯了事,要能聽得批評意見,加以糾正,仍然不失為一個明君、聖君y內此可見.在日常生活小,李世民很善於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地講解為君之道,目的是培養、提高孩子們的品德、素質。此外,李世民還十分注意用歷史故事教育子女。他部L承相魏征專門整理出古代帝王子弟成敗的事例.編輯戊冊,定名為《自古諸侯善惡錄》,分發給自己的孩

廣。其口的,也是為了教育孩子們“以史為鑒”、“知興衰,明得失”、從巾得到肩邊,吸取成功經驗。接受失敗教訓.避免重路覆轍‘,

    三曰:並重實踐。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加以磨煉,這是李世民鞍於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極其重要的一環:這樣做,無非是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經風麗、見世面,多經歷一些坎坷,多接觸一些實際,以培養、磨煉他們的意志、教人和適府環境的能力。

     注重汁孩戶在實踐中鍛煉,是李Ek民對占人數子思想的創造性發展、很值得今人借鑒。

     四曰:儉樸度日。李世民經常告誡子女們,要注重節儉,不能奢侈,富了也不能忘本,仍妥儉樸度日。他不僅這樣教育子女,白己更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平日裡,他用的梳子,是牛角做的;用的資刷子.是用草根做的。別人結他準備的名5用品,他一概拒絕使用。

     臨終前,他再二文代李治:“次事從簡,個得督侈廣並:求:一定將他生前用的牛角梳子和單根刷子裝入棺材,作為g葬物品c對這些遺囑,李治一一照辦,並牢記父親的遺言:1朴度日,勤政治國。

     五曰:著書立說‘,為提高太子傘治的執政能力,李世民費苫心地撰寫了—’本書,取名叫《帝範》;在這部書中.共十二個篇章,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他的教於思想。

     諸如,在《求賢篇》中,他強調,對明君來說,國家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銀珠寶,而是人才。在《官審篇》中,他提出了用人的三個原則廣是各展其才,用其所長z:是用人得當,不亂

點將三是虛心納諫,去除讒言。在《納諫篇)中,他指出:“納諫興國,受讒敗亡。”還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務農篇》中,他響亮提出:“民以食為天,農為政之本。”所有這些思想,都充分顯示了李世民治國安邦的非凡本領。

     除此之外,李世民在書中還持別強調農業的基礎地位作用和獎罰分明的管理辦法,更值得今入學習、借鑒、效仿。

     李世民教子經念得好,不愧是一位明君,不愧是教育的楷模!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