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及其他文房用品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其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感情,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舉不勝舉。

  能將墨的神韻最好的發揮出來。毛筆是中國所創,並影響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廣泛地域的傳統書寫習慣。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山羊須)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柔中帶剛。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璉鎮)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是寒色,由五墨構成的畫應該有寒感,它的調子應該是灰暗的。但又為何好的“水墨畫”會使人有溫感而不感覺它的調子灰暗呢?這是因為好畫善於利用白地(空白)來與黑的寒色相對比、相調和,因而使人有介於寒熱之間的溫感。而且,好的煙墨並不是暗墨。古代徽州所 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強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澤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會讓人有灰暗感的。

  墨的分類:

  (1)根據墨的深淺層次,可分為作墨、淡墨、濃墨、極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層次;

  (2)根據墨的材料,可氛圍“油煙”、“松煙”和漆煙三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漆煙是用國漆作燃料,燃燒後的煙垢加膠加工而製作成的。

  中國畫用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劃;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現在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緻地描繪,

  是磨墨用的。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安徽歙縣之歙硯、廣東端溪端硯甘肅洮硯山西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

  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除筆、墨、紙、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還有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們也是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員。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通常較為常見的有筆架:又稱筆格、筆擱,供架筆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處可置筆。也有人物和動物形的,或天然老樹根枝尤妙。

  臂擱:又稱秘閣、擱臂、腕枕,寫字時為防墨沾汙手,墊於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製品為多。

  詩筒:在日常吟詠唱和書於詩箋後,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筆筒:筆不用時插放其內。材質較多,瓷、玉、竹、木、漆均見製作。或圓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筆洗:筆使用後以之濯洗餘墨。多為缽盂形,也作花葉形或塔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處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用。

  墨匣:用於貯藏墨錠。多為漆匣,以遠濕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或用螺細鑲嵌。

  鎮紙:又稱書鎮,作壓紙或壓書之用,以保持紙、書面的平整。常作各種動物形。

  水注:注水於硯面供研磨,多作圓壺、方壺,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雞等動物形。

  硯滴:又稱水滴、書滴,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

  硯匣:又稱硯盒,安置硯臺之用。以紫擅、烏木、豆瓣摘及漆制者為佳。

  印章:用於鈐在書法,繪畫作品上,有名號章、閒章等,多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製成,也有銅、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稱印臺、印色池,置放印泥。多為瓷。

  筆掭:又稱筆硯,用於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常製成片狀樹葉形。

  筆架:又稱筆格、筆擱,供架筆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處可置筆。也有人物和動物形的,或天然老樹根枝尤妙。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