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教子求實

    北宋文學家蘇拭,寧東坡,故人稱東坡先生。他不僅寫文章、搞創作頗有造詣,成為庸宋八大家之一,就是在教育兒子方面,也很有獨到之處。
    西元1079年,宋神宗執掌朝政時期,蘇東坡因做詩嘲諷朝廷獲罪,被貶到今日的湖北省英岡巾招任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沒有人想幹的聞差事,但蘇東坡欣然赴任。從此.他有時間經常與長子蘇邁一起讀書作文,談古論今。一日,父子倆說到翻陽湖畔“石鐘比”這一名稱的由來時,兒子從《水經注》等占書中找到了許多說法。諸如:“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聘之,南聲函胡,北畜清越,把止響騰,餘音徐歇”……
    對這些說法,蘇東坡覺得都有點牽強附會,不足為信:兒子想找其他書籍加以考證,蘇東坡阻止道:“不用了。大凡研究學問、考證事物.應該實事求是。切記不可人古亦雲,或者光憑道聼塗説就妄下結論。看來,石鐘隧個問題,必須實地考察後才能有個決斷不想,這個問題在蘇東坡父子心中一懸就是正午。直到巴1084年,才有機會實地察看,找到廠答案。這一年農曆六婦初九.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今江西省郡陽湖東部)當縣令。

       這天,蘇東坡問起“石鐘山”名字的由來,廟裡的老和尚叫一小童拿石頭在湖畔敞打,山中發出“腔、控、腔”的回聲。意思是說:“石鐘山”是因石頭撞擊的回聲而得名的。對此,蘇東坡父子當然仍不相信。到了晚上,父子二人乘小舟來到山崖絕壁下,沿著山腳尋覓,終於找到一個地方,忽然聽到陣陣清楊悠揚的聲音,“咕吟,咕吟”之聲,如擂鼓破鐘,不絕於耳。細看,原來這裡的山崖下,遍佈石穴,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形狀各異。由於它們受到湖水波濤的撞擊,所以發出了如敲擊洪鐘的聲音。因此,湖畔的這座山,就取名叫“石鐘山”。
    有了親眼所見、親耳聆聽的切身感受,蘇東坡終於寫出了《石鐘山記》這一千古名篇,流傳至今,傳誦不已!
    通過這件事,兒子蘇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父親的求實精神,讓他感歎不已!

上一篇:陸遊苦心教子
下一篇:王獻之練書法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