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練書法

    書法,中國的一門獨家藝術,源遠流良,傳承不息。
    王獻之,是我同古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白小聰明伶俐,好學上進。在父母的教養下,練得—于好寧,繪畫也頗有造詣

    有人說,練書法的要求是:身坐端正,緊捏筆桿,專心不二。王獻之還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練習毛筆宇,師承父志.苦練不輟。一次,獻之坐在書桌前練書法,父親見兒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便悄悄來到身邊,站在背後,突然伸手去抽他手中的毛筆;可是,獻之控筆很牢,沒被抽掉。對此,父親很滿意,贊通:“吾兒日後當成大器”小獻之聽了,沾沾自喜。還省一次,父親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白己的扇子蔔題字,獻之拿起筆來就寫,不快,筆落扇而,留一團墨蹟,把扇子弄髒。按說.這把扇子該作廢。然而,小獻之靈機一動,將錯就鉛,十下兩下,競將那閉墨蹟描繪成一頭歡蹦亂跳的小牛,並題甯《春牛圖》。小牛構棲如生,題字秀氣遭勁,朋友看了資本絕口:‘畫得好,寫得好!”
    在一片讚揚聲個,小獻之有了驕傲情緒。一日,他問母親;“我這字,只要再寫三年就行了吧”母親搖廣搖頭‘,他又問;“再與五年,總行了吧”母親又搖了搖頭、小獻之的意思是再寫上三五年,就能達到父親寫字的水準了。
     總是搖頭。小獻之急了,便沖著母親問道:“那你說,究竟還要寫多長時間,”母親心平氣和地說:“你要記住,寫完咱院裡放的那十八缸水,你的字才會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才能站得穩,立得直!”這時,獻之一扭頭,看見父親站在自己身後,並向他點頭示意,贊同母親說的話。小獻之雖然有點不服氣,但他一咬牙,又練了五年書法。

    一天.小獻之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稿拿給父親看,實指望能聽到幾句讚揚的話。哪知,父親把一張張字稿看過後,一個勁地搖頭。當看到一個“大”字時.父親露出了點滿意的笑容,卻隨手拿起筆,在“大”字下面加了一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他。小獻之仍有點不服氣,轉身又將字稿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五年,這字,都是按照父親的字跡練的。您老仔細看看,我寫的字和父親的字有啥不同7”母親果然把兒子的字稿認認真真看了三天。最後,指著“大”字下面那一點,歎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父親1”
    聽了這話,小獻之真有點洩氣了,他安拉著腦袋說:“難呀[真難呀!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練好字呢?”這時,母親見兒子的傲氣已經消磨殆盡,便鼓勵他:“孩子,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過不去的河。貴在毅力.只要堅持下去,就能達到目的1”
    從此,小獻之扔掉傲氣,樹立恒心,堅持練字,銀而不舍,用完了十八大缸水,磨爛了手指頭。字,練得突飛猛進,達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字與父親王藏之的字相比,並駕齊驅,不分上下,被世人稱為“書法二王”。言外之意,王藐之、王獻之父子二人的字寫得好,“書法高超,堪稱二王”。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