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峽谷的民族民居
由擔當力卡山和高黎貢山所形成的峽谷是獨龍江的發源地,峽谷峭壁林立,176 公里的流程卻有4000多米的落差。江面最寬不過百米,最窄不足20 米,但水深湍急,令人望江興歎。獨龍族就世居在這裡。
距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政府上游12 公里的獻九當村,十多座住房沒有一致的朝向,看似雜亂,登高俯瞰才發現村寨是以村委會為中心,依山勢地形而建。一條彎曲的街道就是馬幫的驛道,穀倉、豬圈、羊欄單獨成片,與住房有著一定距離。
獨龍江上游兩岸的住房都是懸空的木刻楞房,以獨木刻階梯上下。小家庭都是單獨的一間房子,兩間房子的中間以一個共用的過道隔開,屋頂相連。過道一端靠山坡著地,兩邊相對各開門入室。過道上常放木臼、手搖石磨。屋頂有苫草的,也有的換上了政府提供的鐵皮瓦,還有的蓋塑膠薄膜再用竹編的網格子罩上,房子裡也亮堂了。最上游的迪正當村因木材豐富,屋頂都是木片瓦。室內大都不隔間,除了床,還有一些用木板簡單搭成的櫃子,用來放些日常用品。砍刀、弩弓掛在牆上,獨龍牛角、蜂巢掛在房門上。門不上鎖,最多用兩根木棍或斧子攔一下。火塘設在房屋中間,基本上是整天燃著,除做飯外或燒水或煮豬食。
巴坡村在獨龍江的下游,海拔較低,氣溫略高,適合竹子生長。山上的住房是“千腳落地房”,和怒江峽谷傈僳族的一樣。就是用碗口粗、剝了皮的水冬瓜樹幹搭起木房架,距地面1米高左右,鋪上竹片地板,四周圍以竹篾編成的牆壁。屋頂苫草,室內通風好。這樣的房屋造價低,如果竹片、木柱準備好了,一兩天就可建成住人。
近幾年,獨龍江通公路後有汽車出入了,不少人家正在籌建新房
上一篇:粗獷簡樸的景頗族民居
下一篇:博採眾長的納西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