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水故事傳奇之《蛇蛙相鬥》

    【導語】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個民國風水故事傳奇之《蛇蛙相鬥》,裡面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的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看哦!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山翠亨,五桂山脈蜿蜒曲折而來,龍氣升騰,雖沒有五嶽的貴耀尊嚴,中原大地的雄偉遼闊,長江、黃河的奔流不息,但這裡背負大山,經過一片縱深不大、發育成熟的內陸架,完成山地、丘陵、河溪上層次分明、團聚回環的的合理佈局後,直面浩淼無際的太平洋。背山面海的地勢,使翠亨得以開眼看世界,領風氣之先,這是中國內陸其它地方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山水環境和民族振興重任,鑄就了孫中山劃時代的、大功于中華民族的非凡人生,決定了從這裡走出的偉人雖歷盡艱辛,成功道路上迂回曲折,但前程遠大,一片光明,個人的命運也像東歸大海一樣引領潮流,預後吉利,流芳百世。生長在中原,眼界開闊,曾蝸居蟄伏安陽洹水邊和項城老家的一代梟雄袁世凱,官場上左右逢源,收放自如,一人獨力把偌大的一個清廷玩弄於股掌之中,如同一隻巨蛙可以任意在八塘中掀起滔天濁浪。但一個是民主共和的旗手,一個是走向復辟,開歷史倒車,登上帝位的歷史罪人,兩人的境界和作為有著天淵之別。

    見證過孫中山不得已將大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袁世凱其後稱帝那段歷史的個別人,曾有過“廣東地皮淺薄,出不了皇帝”的感慨。這種近似於荒謬的看法,其實又有著風水上的某些依據,體現了宿命論的觀點。在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在民眾中根深蒂固,普通老百姓還不習慣從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衡量是非,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有的只是對“南蠻之地”的信心不足和對中原淵遠流長歷史的敬畏。

    從翠亨村罕見的旗鼓大陣中走出來的旗手孫中山,他的思想光芒四射,號召力無人能及,是海內外人民共同景仰的領袖。但這種領袖地位,更多的來自於孫中山偉大的思想品格而表現在精神方面。從風水的意義上看,正是因為中山翠亨缺乏山水的厚重,不具備帝王之地的風水,從而決定了孫中山備受挫折雖三次建立政權而無法一統天下的命運。在災難深重的中國,孫中山艱難跋涉,有時顯得英雄氣短。他手裡沒有錢,以致于一生為錢奔波;他手裡沒有軍隊,很多時候只能委曲求全,看軍閥的臉色行事,陳炯明的叛變幾乎使他的事業中途夭折;他聰明睿智,目光如炬,滿腹建國韜略,但沒有官場的歷練,無治國的實際能力和經驗,沒有為官者的豐富人脈。他的追隨者不是靠恩威並施,而是靠理想走到一起來的。鬆散的結構,臨時的組合,不可能有堅強的約束力。在孫中山的革命歷程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比如,他宣導民主,反對獨裁,將“三民主義”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但一次次的挫折與失敗後,又迫使他不得不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要求他的同志加強紀律,統一步調和行動。在他的追隨者中,有矢志不渝的忠實助手宋慶齡,也有曾因觀念、政見分歧而一度分手的黃興。

    比起孫中山,從中原大地八塘邊上走出來的那只巨蛙,就深紮湖塘深處,顯得腳踏實地多了,他可以身披草蓑垂釣于河邊,雄踞一方湖窪,善於潛伏偽裝,又能奮身而出逐鹿中原,一躍成為中原霸主。在官場、清廷浸潤了這麼多年,袁世凱的應變能力可謂登峰造極,對進退時機的選擇、對局勢的把握拿捏得爐火純青。沒有孫中山百折不撓的奔走呼號,艱苦奮鬥,就沒有後來辛亥革命的成功。同樣,沒有一代梟雄袁世凱官場上的因勢利導,高超運作,清王朝的徹底垮臺,封建統治在中國的結束則可能還要假以時日。對於滿清政府,可怕的不僅僅是號召力巨大的孫中山,最頭疼、最直接的威脅可能還要加上手握兵權、掌控實力的袁世凱。 

    客觀地說,袁世凱能力超群,根基深厚,實力非凡,國內一時無人可與之爭鋒。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與他的能力和原有的功績無關。其根本原因在於開歷史倒車不得人心,註定要失敗。與孫中山為了國家、民族大業主動讓出大總統位的義舉比起來,一心圖謀個人權位的袁世凱就只能是“竊國大盜”而不可能是其他。“天下為己”的袁世凱與孫中山的“天下為公”同時立于華夏大地上,袁世凱就如同跳樑小丑一樣成為歷史上的匆匆過客,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袁的渺小和道德上的不合格只能反襯出孫中山的無比高大。

    蛙有天敵,蛇就是其一。有趣的是,孫中山祖父墓前的朱雀爭珠,實際上就是二龍搶珠。龍、蛇相通,珠、蛙同類。福蔭孫中山的祖墳,前面兩蛇搶蛙。常憋一口氣、內功了得、善於蟄伏待機的袁世凱這只巨蛙,遲早會因為他的貪婪短視處於群龍(蛇)爭食之中。由中山翠亨旗鼓龍穴發越的孫中山,把大總統職位讓給了袁世凱,之後再經歷“二次革命”的短暫失敗後,他並沒有氣餒,沒把中原的這只一時張狂之蛙太放在眼裡。相反,孫中山以無比堅定的信念,以五桂山偉大旗手的深邃洞察力默察時勢,等待時機,靜靜地、耐心地觀看著鷸蚌(蛇蛙)相爭的情況,從沒放棄過抗爭。袁世凱稱帝后,孫中山坐鎮上海,發表《討袁宣言》,成為全國的反袁輿論中心。他努力號召人民,聯合各方面的力量,隨時準備東山再起,開始新的輝煌。

    復辟帝制,使袁世凱身敗名裂。對袁世凱本人來說,稱帝是他人生的“滑鐵盧”,一下子由推翻帝制、覆滅清廷的大功臣變成了竊取國之神器的民族罪人。從表面上看,實有“帝王”之位的袁世凱,由於對“帝王”一詞的理解沒有與時俱進,為了要一個“皇帝”的頭銜而葬送了自己的“帝王”前程,令許多人為之惋惜,甚至鳴冤叫屈,其實大可不必。又有誰能知道,袁世凱要的不是蛙踞八塘的人中之龍的霸氣,哪管它死後滔天的污濁,絕不做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因尿毒癥死于舉國聲討中的袁世凱,宛如巨蛙沉屍湖塘的不祥結局一樣,滿池的髒水又怎能洗刷乾淨他身上的污點,只會越描越黑。

    經歷了帝制的反復,人民更加懷念“天下為公”,無私為國的孫中山,對孫中山的追隨者充滿了信任。於是,崇拜英雄的國人把充滿希望的目光投到了蔣介石的身上。

熱門文章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