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對人體的影響
磁性是物質的屬性之一,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磁場,它能使對人體和生物構成致命威脅的高能粒子、X射線等輻射物質發生偏轉,順著磁場方向流向兩極,再散射到宇宙中去,從而對人類和生物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
人體也具有一定的磁性,人腦、心臟、皮膚和其它器官的電流活動都產生磁場,甚至連頭皮上的毛囊也產生有磁場。磁場是生物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環境因素,對機體的生理機能有一定的作用和影響,這種作用叫生物的磁效應。這種磁效應是由於物體內部微觀的電子運動和構成生物組織的物質磁性決定的。科學實驗證實,磁場對生物的分子、細胞、神經、器官及機體的各個層次均顯示不同的影響。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在有意無意中利用磁場的作用進行保健,例如:飲用磁化水;食用蔬菜、水果,以增加礦物質,早睡早起,到大自然中去旅遊,進行適度的體育活動,這些都促進了人與大自然磁場的和諧;
在人體適當的穴位上進行適量磁力線的照射,諸如使用含有磁性的枕頭、被褥,紮磁性腰帶等。
科學家經過實驗和觀察發現,磁場效應有益健康。所謂磁場效應就是磁場作用於人體後引起的生物效應。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促進細胞代謝,活化細胞,從而加速細胞內廢物和有害物質排泄,平衡內分泌;
2.促進血液迴圈,改善微循環狀態;
3.促進炎症消退,消除炎症腫脹和疼痛;
4.雙向調節血壓,尤其能使高血壓降低;
5.提高紅細胞的攜氧能力,降低血液粘度;
6.增強和改善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7.有抗衰老作用,清除體內積存的自由基;
8.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
9.鎮靜作用,消除失眠和精神緊張。
上述種種磁場效應,確實對人體健康能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是人類理想的健康之寶。
⑴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主要反映在中樞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通過試驗的結論是低磁場往往使人體的興奮性增高,而較強的磁場可以使人體的興奮性降低,呈現抑制反應。同時發現恒定不變的磁場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更加明顯。人體的植物神經支配內臟器官,如心臟,腸胃等的運動反應,當人體處於恒定磁場中,試驗表明受試人體出現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呼吸變慢等現象。
⑵對心臟功能的作用
醫學研究表明磁場對病理性心臟功能失調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心功能異常的冠心病,心絞痛病人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這主要是磁場能使心血管擴張,改善心臟的血液迴圈,使心臟的供氧及營養狀況得到改善。
⑶對血液成分的作用
經過試驗發現,磁場可使血液中的紅細胞體積增大,攜帶氧的能力增強,這樣有利於改善組織內的供血供氧改善各組織營養狀況,促進新陳代謝。
⑷對血管系統的作用
人體中有大,中,小。毛細和微血管,磁場主要對微血管有影響作用,微血管在人體內分佈極廣,全身各部的組織,器官無處不有。它非常細小,處於血管末端,擔負著物質交換的作用,人體需要的氧和營養物質靠它傳遞供給,人體組織的代謝廢物也靠它帶走排出。磁場對微血管的作用是良好的,在磁場的作用下,血管擴張,管徑變大,血流加速,血流狀態發生變化。另外,磁場對微血管的作用不是機械性地使血管擴張,而是調節微血管的舒縮功能,因此不僅使原先纖細的血管變粗,而且可以使原來淤滯擴張的血管變細,血流由淤滯變為流動。微血管狀態的改善自然會帶來促進微循環的效果。磁場對微循環的促進作用除去以上所述的通過改善微循環的舒張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改善血流狀態,使之由粒線流,粒流,斷流變為線粒流,線流,血流速度加快。
磁場可以改善微循環的機理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通過經絡穴位作用,調整血管神經機能。二是,通過人體皮膚組織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擴張。三是,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鉀,鈉,鈣,鐵等荷電離子,在磁場的作用下,使這些離子的移動速度加快,使紅細胞的移動速度也加快,減少紅細胞的聚集性。四是,磁場作用下產生的微熱效應。
⑸磁場對血脂的作用
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物質。血脂高低是指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脂、高低密度酯蛋白等物質的含量高低。血脂高會引發心、腦、肝、膽等器官的疾病。通過臨床證明,磁場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這是由於在磁場的作用下,膽固醇的長鏈和支鏈變成短鏈,有利於分解與代謝。另外磁場對酶產生作用,影響脂肪的合成。
⑹磁場對血液流變的作用
血液流變不正常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臨床表明:磁場對全血黏度、血漿黏度、還原黏度、血沉、紅細胞壓積等血液流變指標趨於正常有作用。這是因為在磁場作用下,紅細胞表面帶有的負電荷增加,相互之間的靜電排斥力增強,減少了聚集性,增加了流動性,從而降低了血黏度。
人體免疫力低就容易患病,而磁場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在磁場作用下淋巴細胞數量增加,巨噬細胞的數量也增加,同時白血胞的吞噬率也明顯增高,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⑻磁場對內分泌功能的作用
通過醫學試驗,磁場對內分泌功能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啟動腎上腺功能,使血漿中腎上腺的組織中11-氧皮質酮的含量增加。同時體現對甲狀腺功能的作用上,在磁場作用下,甲狀腺中的【131】碘及血漿蛋白結合碘顯著升高。
⑼磁場對酶活性的作用
醫學試驗表明,磁場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而提酶的活性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催化人體內超氧化物即自由基,使其歧化微H2O2與O2,有利於自由基的清除。而自由基的增加和蓄積會引發多種疾病。
⑽磁療產品的設計原理
磁療屬於物理治療範圍,在產品設計中涉及到磁場的劑量問題,對於不同的症狀需要不同強度的磁場,應該是磁場的設計既要對人體有作用,又不能使人體產生強烈反應,並不是磁場越強越好。因此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另外在磁場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作用的研究中,瞭解了一個規律:低磁場使人的興奮性增高,而較強的磁場,使人的興奮性降低,呈現抑制反應。這些都是設計磁療產品應遵循的原則。
人類進入資訊社會,大量電視塔、廣播站、雷達、衛星通信、微波等伴有電磁輻射的設備和活動也越來越多。這些設備為人類的生活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電磁輻射本身,卻是一個重要的環境污染因素,對公眾的身體健康有潛在的、長期的影響。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3萬多名長期居住在高壓線附近的居民進行調查研究後,明確指出電磁波與癌症,尤其是腦瘤和兒童白血病有直接的聯繫。日本的大部分醫院劃定禁區,嚴禁使用行動電話,以避免對敏感醫療設備的干擾。
電磁輻射污染是能量流污染,看不見,摸不著,卻充滿整個空間,且穿透力極強。任何生物或設備,都處在它的包圍之中,受到它的作用,除非採取一定的遮罩防護。而且社會發展愈是進步,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狀況愈嚴重。所以,電磁波既是有益於社會發展的資訊載體和能量流載體,又是有害於人類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效應已受到國際環保領域的高度重視。
各種家用電器產生的電磁波是否會導致腦癌、白血病、畸形兒、流產等,儘管對此有不少反對意見,但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事實。紐約大學的Car-penter博士認為所有兒童的癌病中10%-15%是由100V家用電源及電器製品導致的。同時美國環保廳(EPA)也對此表示憂慮,並警告人們儘量避免接觸電磁波。
電褥電褥是電器產品中長時間與身體發生密切接觸的典型產品。疫學調查表明,電褥直接接觸皮膚,而且使休息狀態細胞長時間處於電磁波中,從而引起人體健康障礙。
電腦電腦快速地進入千家萬戶。電腦使用者處於電場之中,電場電力垂直於電導體人與地表面。磁力線與電力線不同,由電腦顯示器內部電流產生的磁力線不受人體或地表面的影響,以圓狀通過人體。可見電場很容易被導體遮罩,而磁場都較易通過所有物體。因此相對於電場,磁場對生物體的影響更大。1979年至1982年間工作在加拿大Ottawa公司的7名終端顯示器使用孕婦中42人流產,1名早產,而剩下2人生了患呼吸器官疾病的嬰兒。而該公司未使用終端顯示器的一位元孕婦生了正常嬰兒。
日光燈不同的日光燈產生的磁場強度大不一樣,但研究表明兩隻20W日光燈並列在一起時,10Cm外磁場強度為100MG,而25Cm外磁場強度為6.5MG。而最有害於身體的是離使用者頭部很近的檯燈。此外,日光燈不僅產生電磁波也釋放紫外線,而紫外線可引發皮膚癌、白內障等。
手機手機的輸出功率高達1W。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手機工廠與通訊公司接到巨額的賠償訴訟。大多原告認為使用手機後得了腦腫瘤等腦疾病。此外也有許多被害事例。大家已認識到手機的電磁波擾亂航空電子裝置引起飛機事故。去年3月,日本禁止在醫院使用手機,因為人們發現手機電磁波影響醫療器械工作。
此外我們使用許多如空調、吹風機、烤箱、吸塵器、油炸機、咖啡壺、電子錶、照明設備等電器。電流量較大的產品有,使用電動機的吸塵器、空調、吹風機及烤箱、油炸機等產熱的電熱器。
電磁波影響人體
人體處於電場時,人體的導電性使電流通過皮膚流入大地,而磁場透過人體時有可能對血液中的鐵分子產生影響。電場通過皮膚可能引起濕疹等皮膚疾病。有人說,經常使用電腦的女性容易皮膚老化。同樣人們認識到電磁波對細胞增殖性較快的血球和生殖器、淋巴等組織及對兒童更為有害。
但是,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很難科學地細緻地加以探明。因為各種不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於人體,而且很難做長期的追蹤調查。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通過疫學調查及動物實驗獲得驗證。
1979年,美國Colorado大學的N?Wertheimer教授與E·Leeper教授做了高壓送電線與小孩癌病之間的疫學調查。結果表明,處於強電磁場的小孩白血病的發病率高於其他小孩的發病率3倍以上。所謂疫學調查是比較認為癌發病原因的因素與癌患者增加幾率的研究方法。比較有名的疫學研究有《煙與肺癌》,即比較大量吸煙的人群與不吸煙的人群中肺癌患者的數量的多少,這裡研究的是煙與肺癌的關係。電磁波與小孩癌病之間關係研究正是利用這種方法。該報告書不僅對全美而且對歐洲各國產生很大影響,使人們積極研究ELF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目前通過各種動物實驗,歐、美、日的專家學者認為,強電磁波對人體有較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