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間風水傳說故事

  【導語】今天小編和大家分析一個關於潮汕民間風水傳說故事之邢(燒)腳胴骨,為什麼特意要和大家分析這個故事呢?當中又會有什麼寓意那?馬上來學習,你就知道了!
  潮陽市有個靈山寺,它是潮汕地區第一古寺,始建于唐玄宗開元十七(729)年,比潮州開元寺建寺還早九年(開元寺是開元二十六年始建)。靈山寺早期有個名僧叫大顛,(西元732-824年)俗名陳寶通,是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傳弟子。 
  佛教禪宗是印度高僧達摩(釋迦牟尼廿六傳弟子)于南北朝的宋代未年(約西元479年)渡海到廣州傳教後,由二祖慧可(487-593年)、三祖僧燦(?-606年)、四祖道儀(580-651年)、五祖弘忍(602-675年)至六祖慧能(638-713年),由於六祖的“頓悟說”和“見性成佛”達到佛教最高理論水準,其著作《六祖壇經》是中國高僧中唯一能稱為《經》的佛教著作及對中國佛教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故他的弟子法海和懷讓、神會不敢稱為七祖,故潮州俗語有“六祖佛——無傳”喻沒有兒子。大顛的師父惠照也是潮州人,為懷讓弟子,西元766年左右在棉城西山宣揚佛法,大顛就拜他為師,後來又到羅浮山瀑布岩拜石頭和尚為師,貞元五(789)年回到潮陽,手抄《金剛經》一千五百卷、《法華經》和《維摩經》各三十部。他在潮陽西臚烏岩寺時築石橋於兩山之間,今此橋保存尚好,為潮州第一橋。 
  當時潮陽市銅盂鎮有個當過工部尚書的洪圭(746-814年),他字大丁,原是福建莆田人,永泰元(765)年到岐北鄉定居,唐貞元十二(796)年任潮州剌史。大顛擴建靈山寺得到他的幫助。 
  傳說大顛回到潮陽後,看到銅盂鎮岐北鄉的靈山寺可以大發展,便在幽嶺勘看地勢,看到幾個樵夫在砍柴,便瞭解一些情況,知道他們受雇于洪府,主人是遠近聞名的洪圭洪員外、又稱洪長者,大顛說:我與你們講話,影響了你們砍柴,何不代你們砍一些。大家以為老和尚在開玩笑,那知他摘了幾個草芯,折了幾節枯枝後,用草芯紮住枯枝段象柴把模樣,然後一拋,前面就出現很多捆紮好的柴薪,把大家都驚呆了。 
此後樵夫們不用砍柴便在山上聽大顛講經,“老龜聽經也成佛”,不久他們不給洪府砍柴,都在靈山寺出家當了和尚,洪府沒有柴燒,管家便來找他們砍柴:“現在無柴邢(燒),看來著邢腳胴(小腿)骨!”大顛聽了,便隨管家進洪府廚房,把腳伸進灶裡去當柴燒,煮飯煮菜和燒水都行!洪圭一聽大異,馬上進廚房一看,只見大顛面不改色,嘴念佛經,急忙叫人把他拖出來,灶膛裡的火熄了,大顛的腳毛都沒燒掉一根,這就是“邢(燒)腳胴骨”的著名故事。
  洪圭見大顛如此道行,非常敬佩,知道他是為化緣擴建廟寺而來,便把幽嶺施捨給他,還願再納寺田作佛前燈油之用,但不知大顛要多少用地?大顛希望以袖口的日影為度,遮到的田地就算舍給靈山寺,洪圭同意了,大顛把手一張,隨著袖口展開,影區之內竟有田千畝!  
  大顛活到九十三歲才在靈山寺圓寂,塔墓猶存,傳說唐朝未年有賊盜墓,見裡面骨骸盡化只存一條舌根,到了宋朝又有人再挖開墓塔,舌根不見而變成一個古鏡,故該塔墓稱為“舌鏡塔”,至今為靈山八景之一。 
  又傳說韓文公(韓愈)在唐憲宗和十四(819)年被貶為潮州剌史,在城西叩齒庵初會大顛獠牙可憎,大顛便把獠牙扣掉,這個傳說可能不正確,因韓愈到潮時,開元寺已建成達八十一年,作為剌史召見的高僧不可能舍大寺而住小庵的。因韓愈在《與孟簡書》有:“潮州時有老僧號大顛,頗聰明,識道理,遠地無與語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數日……以為難得,因與往來。及祭神海上,遂造其廬,及來袁州,留衣服為別。” 
  可知韓愈不但請大顛到潮州,而且還到靈山寺回訪他,告別時因看老僧年邁(當時已經八十七歲)便留衣為贈,今靈山寺也還有留衣亭也為靈山八景之一。還有一點要說明的,傳說中大顛是靈山寺的開山祖,其實不是,因靈山寺西元729年始建時,大顛尚未誕生(要三年後的西元732年才出世),但肯定是靈山寺有了這個與韓愈有交往的大師才出了名。 
  傳說靈山寺的和尚也很有計謀的,有一次,有個和尚到大南山去給人超度,路上碰到一隻老虎,幸好老虎直目,只能看見對面而不能看見側面(故潮州俗話有:“老虎直目”喻不顧周圍),和尚便躲進山洞裡,那知那山洞正是虎穴,老虎也倒退進洞來了,雖然它未發現和尚,但也很危險,因為它再退一步,就會頂著和尚,據說老虎不倒下睡,而是坐著睡的,故有“虎距”之說,那和尚怕它不走會把他困死在洞裡,便把做法事的銅鈴悄悄的捆在老虎尾巴上,然後對準它的屁股用力一蹬,把老虎推出洞外,潮州有句俗語“人畏人,虎畏虎”喻心虛,那老虎被推出洞外,嚇了一大跳,撥腿便跑,越跑銅鈴越響,虎尾巴也象被拉住一樣,它不停地跑,終於跌落山澗而死,潮州俗語也有“師公(和尚)遇著虎,虎尾縛銅鈴”喻急中生智。

熱門文章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