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元璋祖墳風水

  【導語】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朱元璋祖墳風水,為什麼朱元璋能夠成就明王朝這麼多年呢?當中有些怎樣的風水秘密呢?馬上讓和大家揭秘吧!
  由於朱元璋的祖父葬在龍嘴半年後,朱元璋的母親便懷上了他,朱元璋登基後,便將葬祖父的楊家墩視為明朝的肇基帝蹟,故將楊家墩禦封為萬歲山,還將其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的衣冠葬於此。而有趣的是,當時為朱元璋做風水的是國師劉伯溫,他建議朱祖父的墓穴不要動,是怕發皇帝龍穴的山川靈氣受到破壞,影響明朝江山,只在附近做幾個衣冠塚便可。
  這個明祖陵能保存至今,全靠水的保護。清朝初年,一場大水將古泗州與明祖陵全部淹沒在洪澤湖中,從此匿跡水底達三百年,一九六二年洪澤湖水下降時,才重見天日,但這次爆光差點給它帶來災難,文革時紅衛兵破「四舊」準備搗毀明祖陵,幸天公幫助突然間下了一場大暴雨,再次將明祖陵「送」入湖底,逃過被毀的厄運。一九七六年明祖陵再次露出水面,不過這次爆光卻給它帶來了好運,中國政府撥款大面積維修,並劃定了五萬平方米闢為陵區,並築起防水提,使整個明祖陵完全露出了水面。但是朱初一的墓穴仍浸在水底,為保護其不受破壞,當地政府築起了半月形的水池供人們參觀。據當地人士稱該池水水深數米,長年不竭,用二台抽水機都抽不完。該水質冰冷,曾有人下水凍得抖擻,也有人想潛下水去深查,但水沌看不清楚。
  中國古代風水學鼻祖、晉代大學者、山西人郭璞(西元276-324年),在其所著的《葬書》中,闡述了感應原理和作用關係。《葬書》中稱,“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入內,以蔭所生之法也。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于春,栗芽於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這段話也是中國古代勘輿術的理論基本,字面晦澀難懂。其實,大家也沒有必要弄得全明白,知道個大概意思也就足夠了:就是埋葬要選擇有生氣的地方,即所謂風水寶地,有生氣才有萬物。
  人是氣的產物,人體骨格就是氣凝結而成。人死了,氣也散了,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機的屍骨。如果屍骨埋葬在有生氣的地方,就會枯骨逢春,靈魂得到昇華。是人都為父母所生,就如一棵大樹,父母是“本”是樹幹,子孫則是父母在世間的“樹枝”。父母的屍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氣,“本”就會生機盎然,與“本”一脈相連的“枝”也會大大受益,枝繁葉茂,福澤綿長。郭璞在說理中拿“銅山西崩,靈鐘東應”的故事。漢武帝劉徹當政時,未央宮殿前懸著的一口大銅鐘出現異象,無故自鳴。劉徹趕緊派人找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東方朔問問原因。《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東方朔):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子母相感,鐘鳴,山必有應者。”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年)是西漢早期的辭賦家,很有學問,通過自薦為劉徹賞識從而走上仕途,先後當過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的有點像後世清朝的紀曉嵐,詼諧敏捷,擅觀顏察色,常在劉徹面前談笑取樂。他的“天地感應”之說吹得與郭璞的勘輿基理一樣,天衣無縫:銅鐘是山的兒子,山是銅鐘的母親,母子連心,所以銅山崩裂了,鐘自然響了。三天后,他的話果然應驗了:“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丈。”
  元朝時有個姓劉的出名的風水先生去追龍,他追的這條龍是中幹之龍。在中國有三大幹龍,北邊的崑崙山是北龍,廣東是南龍,長江和黃河之間的是中龍,中龍力量最大,帝王龍穴大多出於此。這位風水先生追龍追得很遠,由高山追到平原,最後又追到了河水旁,來到了現今為江蘇省盱眙縣仁集鄉的楊家墩,古時這裡也稱泗州城北。據古藉記載,該「中幹龍龍脈西自汴梁而來,經宿、虹至雙溝過峽,起伏萬狀,為九崗十八窪從西轉北,亥龍入首坐癸向丁,一大阪土也。」這阪土就是楊家墩。這種龍脈得特別,很多廣東的風水先生看不懂,穿溝過峽來到八百里平川,龍脈在哪裡?但這位風水先生不愧為高人,他的追龍方法不同常人,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找到了龍頭。可是龍頭潛入水底,他不懂得游泳,如何探知龍穴的具體方位呢?剛好有個船家撐著船過來,姓劉的風水先生忙請船家潛入水底看個究竟,船家上岸後回報與他推測的脗合後,風水先生便囑咐船家一年後某個時辰在這裡等他,他還給了船家不少錢,請船家到時幫他一個忙,把他帶來的骸骨丟下去。一年即將來到,這個船家忽然分析起風水先生說的話,心想既然風水先生覺得那裡的風水好,要放骸骨下去,不如我也將自家那付未安葬的骸骨也跟著放下去。於是船家便帶著自家的骸骨依時到達相約地點,果然那個風水先生也到達了。(完)

熱門文章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