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開粥鋪
在揚州城,最有名的大糧商有兩家,城西的永盛行和城東的滿倉行。兩家平時相互為敵,比著在大街上擺粥鋪,但兩家的粥鋪倒是救了不少吃不上飯的窮人。因為永盛行掌櫃姓劉,滿倉行掌櫃姓馬,人稱“劉善人”和“馬善人”。
道光二年,劉善人又在城西大擺粥鋪,一時間,揚州城的乞丐湧向城西,百姓們都交口稱讚永盛行。馬善人看形勢對滿倉行不利,也效仿永盛行,在東城大擺粥鋪。
這天,一個衣著破爛的老叟出現在東城粥鋪前。他把瓷碗遞上前,舀粥的小夥計盛完粥,老叟不小心把髒瓷碗掉到了粥鍋裡,小夥計呵斥道:“看你的髒碗,糟蹋了一鍋粥,你們這些人,就配喝這樣的粥!”說完,攪拌攪拌又盛起一碗。老叟一看,搖搖頭到一棵樹下喝粥去了。
恰巧,老叟搖頭被馬善人看到,他走到老叟跟前,問道:“你這老叟,我施粥給你,你為何還搖頭啊?”
老叟一看是馬善人,便道:“不瞞馬善人,我看到小夥計給我只盛了半碗粥,我才把粥碗故意掉到粥鍋裡,目的是想讓他把碗弄髒的那些粥再盛給我,討粥的人不多,你們卻只給半碗。可還沒等我開口懇求,他就把我臭駡了一頓,弄得我不好再開口要了。”
老叟喝完一口,看馬善人沒吱聲,又說道:“恕老朽直言,我觀察有一陣子了,看每個討粥的人,都只得了半碗,我不知道這是小夥計故意為之,還是奉主子之命。”
馬善人一聽,不禁一愣。
其實,老叟說得對,馬善人還真是故意吩咐小夥計這麼做的,他設施粥鋪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救濟窮人,而是為了與永盛行相抗衡,挽回滿倉行的面子。這還不算,他用於熬粥的大米,都是些發黴長毛的底子貨。
馬善人回過神來,剛要說話,只見老叟站起身,把粥給倒掉了,仿佛嘗出了熬粥的米有問題。
老叟擦擦碗,放到隨身的布袋裡,邁步上前,對馬善人說:“明日,你到西城瞧瞧人家那粥吧。”
第二天,馬善人來到西城永盛行的施粥鋪前。只見討粥的大小乞丐排成了長龍,比自己粥鋪前討粥的乞丐多了好幾倍。
靠前的正是那個老叟,他領完粥,馬善人才看到碗裡不是半碗,而是滿滿一碗。看粥的顏色,就知道是上等糧米熬成的。
馬善人回到自家粥鋪,吩咐夥計們也用上等大米熬粥。
哪知,第二天,馬善人看到自家粥鋪前討粥的人更少了。他又到了城西,才發現那裡討粥的比先前的還要多,且那個老叟仍然在。等老叟領完粥,馬善人不禁傻眼了:永盛行不但用上等大米熬粥,還“討一送二”,給每個乞丐發兩個饅頭。而且,發饅頭的人不是米行夥計,正是劉善人本人。
馬善人頭一蒙,直罵自己腦子笨,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招呢?
正在思索,那老叟已來到他身邊,對他說道:“馬善人,老朽不是拐彎抹角之人,所以,我奉勸您一句,善舉要出自真心,靠小伎倆必不長久。”
馬善人聽完,知道老叟在奚落他,瞪了一眼,便轉身悻悻離去。
馬善人邊走邊想,每次都輸在劉善人之後,莫非永盛行有什麼秘訣?於是,他決定派個探子到劉善人米店探底。
終於一天晚上,探子聽到劉善人在客廳裡與一位客人說話,只聽客人說:“當下米行不景氣,得想個法子把最大的對手滿倉行擊垮,才能在米業上領先。”
劉善人問有何良策,那客人道:“既然兩家愛施粥,那您還在這施粥上做文章。您近期再施一次粥,這次不送饅頭,既然米價下跌,我們就借此機會,送一包大米……”
那探子聽了,回去立刻報給主子。
馬善人一皺眉,明白了,此時南方正是暴雨天,運河水位上漲,交易多有阻礙。漸漸地,揚州城的大小米行存貨變多,米賣不出去就發黴腐爛,必然造成價格下降,很多小米行紛紛倒閉,劉善人就是因為米價下跌才贈送大米。劉善人啊劉善人,這招我先用上,看你作何文章。
於是,第二日,馬善人又在城東大擺粥鋪,每個乞討的人不但給上好米粥,還送足足半鬥的大米。
開始幾天,乞丐們紛紛湧過來,到第六日,人數忽然少下來。原來,城西的永盛行也開始送米了。
馬善人急忙趕到城西,只見劉善人粥鋪前人山人海,比前幾天自己粥鋪前的人還要多。他忽然看到,那個老叟又出現在人群裡。
老叟看到馬善人,走過來顯擺一下手裡的米包後正要離開,馬善人攔住道:“這位老哥,我的粥鋪同樣是送大米,為何還是這邊的人多?”
那老叟搖搖頭道:“馬善人可睜大眼睛了,這哪是一般的大米,而是一包上好的種糧!”
馬善人一聽,愣了老半天。他知道,作種子的大米可比一般大米要貴一倍多,劉善人為了自己的聲譽,真捨得下本錢啊!
見馬善人愣住,那老叟又微微一笑,道:“如今米價不景氣,但種糧還是很寶貴的,劉善人之所以不送大米,而下大本送種糧,是因為他看出米價下跌只是一時之勢,過段時間雨季過去就好了,但滿倉行的大米已經散去一大半了。等到雨季過去,劉善人庫存的大米再高價售出,不僅把種糧的損失彌補了回來,還能站穩腳跟。” 說完一搖一晃地離開了。
馬善人這才如夢方醒,這乞丐不簡單啊!
十余天后,馬善人又開始開懷暢快起來,因為天氣並沒有轉晴,雨水仍然淅淅瀝瀝不斷,所以,米價仍然走低。
這下,馬善人想看永盛行的笑話了。再有一個月陰雨天,永盛行那麼多的存貨必然發黴腐爛,那樣,永盛行多年的經營就會毀於一旦。
不料次日一早,永盛行店鋪門前,忽然打出一張收購糧米的告示,價格比市面價格高出不少。小米行的掌櫃們本就難以經營,見此機會,紛紛拉著大米到永盛行出售。
馬善人一看,開始譏笑劉善人,這次不比施粥啦,收購大米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馬善人心說,這個劉善人,做善人做糊塗了,這個時候收米存儲,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再過二十天,大米必然發黴腐爛。於是,為了讓劉善人栽個大跟頭,他便把自己剩餘的大米全部賣給了永盛行。
又過了幾天,永盛行門口像往常一樣,十天后依然如故。馬善人坐不住了,決定去拜訪劉善人,並借機打探一下劉善人葫蘆裡到底賣的啥藥。
天剛亮,馬善人就敲響了劉善人的院門。進得院子後,忽見走廊下的草地上躺著一個老乞丐,正呼呼大睡。馬善人一眼就認出來了,正是近些天常見的那個老叟。劉善人上前,邀請馬善人到院中的茶廳品茶。倆善人對著毛毛雨聊著,驚醒了老叟,只見他起身打著哈欠走了過來。劉善人起身,客氣道:“有客人來訪,驚擾了先生啊!”
馬善人一聽,忙問劉善人怎麼稱呼乞丐為先生。劉善人說:“不瞞馬善人,開粥鋪送種糧,正是先生的主意,最近又施以良方,不但幫我處理了倉庫的糧米,還幫我辦了一件大事。我聘請他做帳房先生一點不為過,但先生拒絕接受,說要等一個人來。”
看馬善人神情驚訝,老叟哈哈大笑,說道:“我老了,漂泊流浪了幾十年,所以躺在草地上睡覺舒服。實不相瞞,我等的那個人,就是馬善人您呐。我就是想讓馬善人看到,作為一個商賈,有善舉才有善報。等一會兒,您就能看到了!”
剛說到這兒,門外忽然有幾個騎馬的官人登門:“治水欽差請劉善人到河前約見。”
這下,馬善人更傻眼了,那老叟道:“走吧,到那兒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