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羅城古鎮的介紹

  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 60公里。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楨元(1628年)。時至今日,這條倖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1983年在廣州國際貿易交流會上,四川省西南建築設計院展出了空中俯拍到的羅城“船形街”圖形,結果該圖形在投標中被澳大利亞參會方選中,雙方于當年四月草簽了協議。不久,由日本、泰國、香港等 8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者組成的澳大利亞“中國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 24公里處的洛克斯市,開始投資建設以羅城“船形街”為母本的“中國城”,該城占地 9公頃,建築面積約 3萬平方米。今年 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對羅城進行了考察。成都南郊的石羊場客運站,每天有數班發往羅城的客車。

  在鋼筋混凝土已經砌平了絕大多數地方間差別的中國,羅城並不是一個一下子就能把人吸引住的地方。由於主要街道上的主流建築是一大堆毫無特色可言的馬賽克式四方盒建築,至少從表面上看,這座被許多人描述為“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的古鎮和周圍千篇一律的集鎮已沒有多少不同。倒是一路上路邊那些粗大如桶的赤鐵管道引起了我的注意,開始時,我以為這是一些水管或油管,後來到羅城一打聽,才知道是輸送鹽水的管道——羅城的兩大經濟支柱為黑煤、白鹽,產自鹽礦的鹽水通過鐵管被運往幾十裡外的五通橋鎮,再由那裡的鹽水處理廠製作成固態井鹽銷往外地。

  馬賽克式的平庸樓房像既花哨又媚俗的掩體遮擋住了羅城的老街,記載中到處鋪著青石板的街道早已成了水泥路。在新街與老街交匯處,充斥著各種雜貨鋪子、蒼蠅館子和霜淇淋販子,有的人撲在栗色木桌上大口地吃著豬頭肉,有的人躺在高腳凳上悠閒地搖著扇把上綁著布條的蒲扇。涼廳街是羅城舊時代的中心,它被當地人叫做“船形街”,長度為 209米,最寬處 9.5米,看上去完全像一條大船或是一把巨大的木梭。

  這條遍體浮動著遲暮之美的老街據說是中國惟一一條船形的街道,“船形街”的兩側是木結構的長排舊瓦屋,臨街一面的屋簷異常寬大,形成了叫做“涼廳子”的罕見長廊,其支撐點是一百多根立在六邊體長條石柱上的舊圓木。幾百年來,羅城人在這不怕雨淋日曬的“涼廳子”下喝酒、吃肉、飲茶、聽小曲、掏耳朵、抽葉子煙、賣狗皮膏藥,享盡了人間紅塵的清福。“涼廳子”下原來有一些如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的老字型大小店鋪,如三元號、豐泰店、亨又亨、四能堂、長清源等,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服裝店、小食店、百貨店、日雜店、五金店、理髮店、葬品店、旅館、茶館、武館、鞋莊、影樓、歌廳、診所,其中茶館的數量最多,大概有十幾家。

  肖斯塔科維奇曾說:“許多事物在我們眼前老去了、消逝了,可是,我想,許多似乎已經時過境遷的事物最後會顯得新鮮,強有力和永恆”。這段話令我傷感,因為在今天,生活在四川這片土地上的大多數人,已經意識不到在世界面前代表著四川文化的正是古老的船形街,而不是到處氣象一新大興土木的成都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