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女將秦良玉

誰說女子不如男

  秦良玉,苗族,四川忠州人(今重慶市忠縣),紅妝婦人,巾幗英雄,為挽救大廈將傾的明王朝,赴遼擊後金,川地殺逆賊,血染沙場,忠節不渝,成為女中丈夫,直可愧殺洪承疇、吳三桂之輩。

  明神宗萬曆二年(西元1574年)正月初二,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樂天鎮郊的鳴玉溪畔,這裡山環水繞,地勢雄奇,風光峻秀,是苗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

  說起來,秦良玉的家族其實已經十分漢化。其父秦葵,系嘉靖年間貢生,飽讀詩書,見多識廣,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第三,上有哥哥邦屏,邦翰,下有弟弟民屏,其父尤其鍾愛這個女兒。

  可能是苗家血統的緣故,秦葵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聖人訓示不以為然,秦良玉自幼即與兄弟一起習經史,課章句。加之忠州地處巴東,苗族人民性情彪悍、崇尚勇武,秦良玉也得以和兄弟一起習武。因而秦良玉不但學得一身騎射擊刺的過人武藝,而且熟讀兵史,精于謀略,顯露出非凡的軍事才能。秦葵感慨地說:“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你的成就必然超過你的兄弟。”

  秦良玉並不因為自己是女兒家而感到自卑,她少懷大志,經常用歷史上愛國名將、民族英雄的業績激勵自己,她曾豪邁地表示:“使兒掌兵柄,夫人城、娘子軍不足道也。”

  〔“娘子軍”,即唐太宗之妹平陽公主所率軍隊,歷史較為著名,不再敷述。“夫人城”,所知者甚少,在此一敘:南北朝時期,前秦伐東晉,而著名的淝水之戰的前奏,是襄陽攻城戰,東晉將領朱序防守襄陽,其母韓氏親自登城巡視,看出城西北角地勢險要,必先受敵,便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夜以繼日築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前秦軍攻破,守城將士移駐新城繼續戰鬥,最終保住了襄陽。後人即將襄陽稱為“夫人城”。秦良玉以此二者自比,沖天豪氣躍然而出。〕

  萬曆二十年,天作良緣,十八歲的秦良玉嫁與石柱(今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土司馬千乘。據史書記載,“千乘英俊嚴毅。”郎才女貌,神仙伴侶,二人伉儷情深,夫唱婦隨,度過了一段旖旎的時光。婚後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祥麟,而這也是秦良玉唯一的兒子。

  〔這位馬土司雖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大是有名,據其家譜記載,祖籍是陝西扶風,系漢伏波將軍馬援第三十九代孫馬定虎的後裔。馬定虎在南宋時平五溪蠻入境,因功授以石柱安撫使,官職世代沿襲,得以世守石柱。〕

  石柱地處偏遠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本非用兵重地,以馬、秦兩家的勢力,夫妻倆完全可以上山打獵、下馬吟詩,過自己的逍遙生活,但秦良玉向丈夫提出“男兒當求樹勳萬里,奚用坐守為?”從大道理說,秦良玉有為國報效的願望,從個人角度揣測,她也肯定希望實現自己練兵建功的理想。於是,馬千乘在秦良玉的協助下開始精心簡練士卒。

  作為苗族土兵,肯定不缺乏戰鬥的勇猛性,不過向來沒有系統訓練,紀律渙散,大有土匪作風,難以打硬仗、惡仗。秦良玉就從軍紀入手,通過嚴酷的操練,終於練成了自己的有力部隊,史載“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為遠近憚”。石柱有此強軍,自然常年平安無事。

  這支少數民族武裝全部使用一種獨特的兵器,即以當地特產白臘樹的枝幹(不需要染色)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杆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機動靈活,非常適宜於山地作戰,號稱“白杆兵”。

  而這種武器,也是秦良玉根據當地的地勢特點而創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良玉也許創建了中國第一支山地特種部隊。

   平播大戰露鋒芒

  自白杆軍成軍以來,基本上用於維持社會治安,想來秦良玉也頗為鬱悶。不過她也沒有等待太久,就等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作戰。

  事情要從明朝的少數民族政策說起。

  土司制度為元朝始置,用於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首領,土司的職位可以世襲,但是襲官需要獲得朝廷的批准。土司對朝廷承擔一定的賦役、並按照朝廷的徵發令提供軍隊;對內維持其作為部族首領的統治權力。 若干個土司即為一個宣慰司,設宣慰使一人,同樣是世襲。而馬千乘就是這樣一個世襲土司。

  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西元1593年),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反,拉開了“萬曆三大征”的最後一幕。

  播州,即今貴州省遵義市,自唐末以來皆由楊氏家族佔據,歷次王朝更替都因為山高皇帝遠而沒有受到大的影響。明太祖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楊氏降明,明設播州宣慰司,屬四川布政司所轄,宣慰使仍由楊氏世襲。

  明穆宗隆慶五年(西元1571年),生性雄猜、陰狠嗜殺的楊應龍世襲了父親楊烈的播州宣慰使一職。萬曆十四年,升四川都指揮使,又因向朝廷進獻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賜飛魚服,加封為驃騎將軍,可謂一時榮寵。

  楊氏統治播州地區已近六百年,家族勢力盤根錯節,當地人民十分畏懼楊氏勢力,甚於畏懼朝廷。而楊應龍本人生性自大,且又狡詐多疑,好以殺戮立威,其居所雕龍飾鳳,又擅用閹宦,儼然是一個土皇帝。自掌握四川一省兵權後,楊應龍發現官軍長期腐化,戰鬥力低下,逐漸有了反意,開始大量蓄養私兵,囤積糧草。

  明朝廷對楊應龍的舉動也不完全是一無所知,最先向楊應龍發難的,是貴州巡撫葉應熊。

  前文說過,當年的播州屬於四川而非貴州,但葉應熊上任後又受命節制播州軍事,這就給了他關注播州的理由。但楊應龍豈會讓朝廷插手自己的地盤,以各種理由推拒葉應熊的命令。葉應熊雖然不悅,但一時也拿他沒辦法。

  萬曆十八年,楊應龍聽信寵妾讒言,殺妻及岳母,妻叔張時照向明廷告其謀反。葉應熊正愁找不到合適的藉口,當下上折落井下石,奏楊應龍二十四大罪狀,告以楊應龍昏庸暴虐,所轄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紛紛叛離;其在海龍囤上修建了新府邸,其氣勢只略遜於皇家,意圖謀反等等。

  奏摺一上,儘管明神宗已經好幾年不上朝,仍十分重視,乃責令四川巡撫李化龍勘問。此時,松潘地區動亂不安,播州壯兵不斷受調到外地協防,李化龍擔心播州土兵動亂,乃奏請暫免勘問,事情暫時擱置。葉應熊怎肯甘休,于萬曆十九年奏請重議勘問,並建議播州改派流官治理。明神宗詔命四川、貴州兩省會勘,楊應龍當然願意赴蜀而不赴黔。萬曆二十年,楊應龍赴重慶府受審,經勘問,議定依法當斬。

  恰在此時,日酋豐臣秀吉攜統一日本之勢,兵分九路,大舉侵朝,明軍陸續調入朝鮮,萬曆抗倭援朝戰爭就此爆發。

  楊應龍很會把握時機,上奏請求獻金贖罪並帶兵征倭,明神宗當即允准。楊應龍回到播州,當即翻臉,不但不奉召調兵朝鮮,反而堅壁清野、加固關壘,切斷播州與外界聯繫。

  海龍囤是楊氏在播州的府邸所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歷經數百年營造,可謂固若金湯。府門前高懸一副對聯: “養馬城中,百萬雄師擎日月; 海龍囤上,半朝天子鎮乾坤!”反意森然。

  明朝廷自然不能容忍這種事情,萬曆二十一年,四川巡撫王繼光派兵進剿。楊應龍領兵多年,胸中自有一定韜略,乃先示弱於外,使得官軍順利直抵天險婁山關。明官軍一路順利,自然藐視播州軍,紮營時疏於防範,被楊應龍率軍從關上夜襲,大潰。王繼光隨即被革職。

  〔提起“婁山關”,人們最熟悉的肯定是紅軍長征途中飛奪婁山關的歷史和毛主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詩篇。這從一個側面可以使人們瞭解婁山關的險峻。〕

  由於大量精銳部隊北調朝鮮,官軍經此一敗,難以在短期內再次進剿,楊應龍得以抓緊時機,四處攻城掠地,擴充實力。

  萬曆二十四年,楊應龍派兵佔據貴州白泥(今貴州省余慶縣)、興隆衛(今貴州省黃平縣),攻擊都勻城。萬曆二十五年,又佔據四川江津、南川諸縣,並派兵侵擾湖廣。萬曆二十七年,貴州巡撫江東之率兵三千進剿,結果飛練堡一戰,官軍再次大敗,貴州都指揮使楊國柱陣亡,明神宗震怒,江東之被革職。

楊應龍此時達到其人生的頂峰,儼然要成就一番大業,可惜形勢急劇變化,朝鮮戰事結束,日軍撤退,明神宗早已忍無可忍,當即將朝鮮戰場上的得勝之師調往西南,全力平定播州。

  萬曆二十八年春,業已升任兵部右侍郎的李化龍奉旨總督湖廣、四川、貴州三省,坐鎮重慶,主持進剿方略,各路軍馬陸續彙集。都督同知劉珽為主攻,引軍出綦江;湖廣總兵陳璘,引軍出白泥;廣東總兵童元鎮,引軍出烏江;其餘將領分別由合江、南川、興隆衛等地進軍策應。官軍共計出動十八萬人、各地土司土兵十萬人、民夫三十萬人,分八路向播州合圍。

  作為地方土司,馬千乘以三千白杆軍從征,屬延綏總兵馬禮英部。依理,馬千乘率部從軍,已經盡到了土司對朝廷的義務,但秦良玉又統精卒五百,自備軍糧馬匹,隨夫出征。為此,李化龍大為歎異,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二十六歲的秦良玉,上鐫“女中丈夫”四個大字,以示表彰。

  〔此番進剿,陣容可謂豪華。劉珽、陳璘皆是朝鮮戰場上的名將,日軍主力小西行長的第二軍團和島津義弘的第五軍團就完在這兩人手中,其部隊經歷七年血戰,戰鬥力極強,其餘各部也大多屬於邊軍,戰鬥力決非內地糜爛的衛所軍可比。並且李化龍十分謹慎,不但徵調熟悉播州地形的少數民族土兵隨征,還以大量民夫支援後勤,穩紮穩打、分路策應。楊應龍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能取勝,那他想打到北京估計也問題不大。〕

  此時楊應龍共有兵約十五萬人,大部分屬於苗族土兵,楊應龍決定利用播州險峻的地形據守,發揮土兵山地叢林作戰的優勢,認為官軍糧草不濟,自然難以持久。於是,楊應龍撤回週邊的部隊,重點守衛婁山關、烏江、鄧坎、桑木、河渡五處險要。

  劉珽部作為平播主力,率先進攻綦江,拉開了平播之役的大幕。綦江當川黔之交,乃播州北部門戶,雖地勢相對較為平坦,不利於防守,楊應龍仍以其子楊朝棟領苗兵兩萬守衛,希望能阻截官軍,消耗其銳氣。

  戰幕方啟,官軍先是一陣火炮齊轟,劉珽舞動其標誌性的八十斤大刀,當先殺出,其部緊隨而上。苗軍什麼時候見過這種“熱兵器”戰爭,早已陣腳大亂,加上劉珽名氣太大,遠遠看去猶如凶神下凡,苗軍大潰,楊朝棟急忙換馬逃遁,綦江輕易失守。

  隨即,馬禮英部進攻南川,同樣輕易取勝。馬禮英過於大意,疏於防範,播州軍趁夜偷營,官軍一時大亂。幸而此時馬千乘、秦良玉所部白杆軍一直保持戒備,迅速出擊,播州軍見官軍殺出,紛紛退走。馬禮英部整肅之後,進軍天險桑木關。

  桑木關峻險十分,官軍的火炮難以運送,只有硬著頭皮上前攻城,傷亡慘重。此時秦良玉見多年心血終於派上用場,主動請纓。白杆軍頓顯神威,苗族土兵的攀援能力本就高超,又有特殊兵器助陣,很短時間內就從峭壁上登入城關,官軍在城下看著這一出“雜技”表演,不由目瞪口呆,直到關門轟然倒下才醒悟,蜂擁而入。桑木天險就此通過。

  各路官軍進展均較為順利,唯獨童元鎮部在烏江天塹遭到慘敗。此役,楊應龍親自領軍至烏江,以詐敗誘使官軍奪取烏江渡口,趁官軍渡江時引軍衝擊,官軍大敗,戰死溺死者上萬人。

  不過一路受挫並不能影響大局,各路官軍仍按計劃進軍,楊應龍所依仗的五大據點已失其三。三月二十九日,劉珽部攻佔婁山關。楊應龍知道勝敗在此一舉,調集剩餘部隊趕到婁山關,意圖與官軍決戰。

  四月一日,婁山關大戰爆發。楊應龍以苗軍正面攻城,希望奪回關隘。官軍火器犀利,播州軍無法靠近。楊應龍又派部將抄後山奪關,企圖四面合圍官軍。劉珽親率騎隊衝擊,另以軍分兩翼實施夾擊,播州軍大敗。

  至此,播州重要據點已全部被官軍奪回,楊應龍被迫率部退守老巢海龍囤。五月十八日,八路官軍齊聚海龍囤下,平播總督李化龍也親臨督戰。

  海龍囤作為楊氏經營數百年的根據地,自然有獨到之處。該囤居龍岩山之巔,四面陵絕,左右環溪,僅山后仄徑一線可以攀登,囤內圍築土城,月城三重;建樓房、倉庫於其間;囤前設銅柱、鐵柱、飛龍、飛鳳、朝天、萬安等九關,各關之間有護牆相連,隨山勢綿延十餘裡,別有一番氣象。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官軍千辛萬苦來到這裡,肯定不是來欣賞風光的,難攻也得攻。李化龍總督一聲令下,大軍築成長圍,開始輪番進攻。官軍在囤前排開幾十門火炮連連開轟,可惜由於地勢陡峭,角度非常難以調整,效果甚微。而唯一的登囤小道峭如豎梯,官兵攀到半道,關上便滾木拋石、箭如雨下,官軍非死即傷。一個月過去,一關都拿不下來。

  此時有人建議圍困海龍囤,待其糧盡而攻,李化龍當即否決。海龍囤倉庫如林,而楊應龍囤積糧草多年,如果兩軍長期對峙,先糧盡的肯定是官軍。 眼看時間推移,雨季將至,官軍仍然毫無辦法。 此時,秦良玉挺身而出,願率本部白杆兵由後囤攀登進攻。六月初五夜間,五百白杆軍再次展示了敏捷的身手,順利登頂,奇襲成功,海龍囤內立刻陷入一片混亂,官軍當即把握機會全力進攻。次日清晨,陳璘所部率先攻入內城,楊應龍見大勢已去,乃引火自焚,雄偉的海龍囤由此化為灰燼。播州楊應龍叛亂至此劃上了句號。

  論功行賞時,石柱白杆兵戰功卓著,被列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軍,秦良玉初露鋒芒,立下汗馬功勞。朝廷因秦良玉為女性而未授職,賜以銀牌十面、錦緞百匹,“女將軍”的英名遠播四方。而馬千乘、秦良玉夫妻並未因此驕矜,仍一如既往地練兵、生活。

  〔說起此次楊應龍叛亂,在歷史上並未留下太多痕跡,最大的影響,可能是明朝廷自此以後將播州一分為二,分屬四川、貴州兩省,置遵義軍民府,乃有今日之貴州,以及今日之遵義。〕

  天降橫禍拆鴛鴦

  時光在平淡中流逝,十幾年轉瞬即過。秦良玉夫妻和睦,石柱被治理得井井有條,獨子馬祥麟也成長為一個英俊少年,生活似乎十分平靜而祥和。然而上天總是不會讓人生一帆風順,秦良玉肯定不會想到自己即將面臨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打擊。

  萬曆四十一年(西元1613年),錦衣衛突然出現在石柱,宣讀聖旨,以石柱部民狀告馬千乘為由,將馬千乘逮入雲陽獄。秦良玉大驚之餘,立即四處活動,打聽到事情的真正緣由。

  此時的大明王朝,事實上已經是外表光鮮,內裡搖搖欲墜,一代名臣張居正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早已消耗一空。神宗皇帝不上朝已經二十多年,文官熱衷於党爭,武將致力於貪餉,政治軍事形勢惡化不說,經濟形勢也是十分糟糕,歲收遠遠不能滿足國家財政支出的需要,國庫常常空得能餓死老鼠。

  於是明神宗想出了開礦斂財的招數,向各地派出大量宦官充任礦監,四處尋找可以開採的礦脈。而稅監在聚斂財富的過程中,經常是無中生有,隨意徵用民夫礦徒開採,並且到處豎旗建廠,巧立名目,窮鄉僻壤,米鹽雞豕,無不徵稅,百姓陷入了更深的災難。朝野反對聲不絕於耳,而明神宗充耳不聞。

  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四川礦稅總監邱乘雲來到石柱。邱乘雲以石柱有銀礦為由,下令凡居住在礦脈之上的百姓一個月內全部搬遷,官府不給予任何補償。

  百姓們十分恐慌,想到宣撫使馬千乘歷來愛民如子,只有求他代為說情。馬千乘與秦良玉商議後,自己拿了五千兩白銀送上,請求勿騷擾百姓。邱乘雲見錢眼開,同意了,不過要求賄銀再加一萬兩。當地官民又湊了一萬兩白銀奉上。

  不料消息走漏,邱乘雲臭名揚於外。他不由遷怒于馬千乘,便將這一萬五千兩白銀送往京城,面呈明神宗。並附密奏一道,稱:“石柱土司馬千乘向奴婢行賄白銀一萬五千兩,阻撓開礦。現將此銀獻與皇上,聽候處置。”明神宗見報,下詔將馬千乘逮入大牢,聽候查處。

  弄清楚了前因後果,秦良玉立刻四下裡奔波營救。可是這個時期的朝廷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皇帝不見大臣,內閣只有首輔葉向高一人累死累活,刑部更是連尚書和侍郎都缺人,衙署空空,無人理政。秦良玉在京師四處疏通,毫無進展。馬千乘在獄中關了三年多,竟然連罪名也無一個。他鬱悶百結,難以釋懷,最終病歿於獄中。

這一下,石柱一帶民情激憤,人人都要拿下邱乘雲為馬千乘抵命。邱乘雲手下那些開礦的爪牙,也被石柱軍民打得抱頭鼠竄。一下子變成孤兒寡母的秦良玉強忍住失夫的悲痛,以大義為重,殯斂丈夫後,未生出任何不臣之心,反而親自安撫石柱軍民。

  事情捅到明神宗那裡,兩種說法互相矛盾。明神宗也不想把事情鬧大,也就含糊過去算了。邱乘雲知道地頭蛇不好惹,也就罷了手,另尋財路。

  最終,明神宗畢竟覺得有愧,仍保留了馬千乘石柱宣撫使的世襲職位。而這時馬家的獨子馬祥麟尚未及冠,兵部鑒於秦良玉作戰有功,文武兼長,所以授命她繼任了丈夫的宣撫使職務。

  秦良玉毅然接過丈夫遺留下來的千斤重擔,繼續訓練白杆兵,管理石柱民眾,盡心盡力,保住了石柱的安謐昌平。

  〔說來蒼天有眼。數年後的某夜,邱乘雲在重慶府衙內,不知被何人取走了他的腦袋,他生前所得的贓銀六十余萬,也都作為礦稅歸入皇家內庫。此舉是否是武藝高強的秦良玉所為,也是一個永遠的謎了。〕

   碧血忠魂守遼東

  隨著後金努爾哈赤的崛起,大明的形勢日益惡化。 萬曆四十六年正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攻明,四月陷撫順。

  萬曆四十七年四月,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爆發,明軍大敗,名將杜松、劉珽(就是在抗倭援朝戰爭及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中均立下大功的那位)皆陣亡,士兵身亡者四萬五千餘人。

  萬曆四十七年七月,開原、鐵嶺先後失陷。從此,後金由防禦轉入進攻,明朝在遼東地區的統治開始全面崩潰。

  萬曆四十八年六月,應新任遼東經略熊廷弼之請,內閣急令全國徵兵援遼,而石柱兵也在其列。

  秦良玉接到調兵文書,立刻命兄秦邦屏、弟秦民屏率四千白杆兵開赴遼東,自己坐鎮石柱,竭力保障後勤供應。自此開啟了秦氏一門忠烈、為國紓難的血路歷程。

  秦邦屏、秦民屏所率白杆兵受四川副總兵陳策節制,兵抵遼陽後奉命鎮守。

  明熹宗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再次領兵侵入遼東,兵圍瀋陽。而此時名將熊廷弼已經因黨爭倒臺,袁應泰代為遼東經略。袁應泰做官精明,治水理財都很有水準,但指揮作戰非其所長,計畫部署十分混亂。

  陳策奉命率援遼軍三萬人馳援瀋陽,白杆兵也在其中。明軍趕到渾河,瀋陽已經失陷。

  按照袁應泰的部署,陳策令秦邦屏率白杆兵渡河,與武靖營總兵姜弼、虎毅營總兵朱萬良所部匯合。不料白杆兵渡河後,姜、朱所部不見蹤影,秦邦屏急令結營固守。未幾,後金兵大至,白杆兵雖幾次衝殺,終究眾寡不敵,全軍戰死,秦邦屏陣亡、秦民屏重傷。河南岸明軍潰逃,陳策亦亡於軍中,援遼軍全軍覆沒。

  三萬援遼軍基本上死於逃跑中的自相踐踏,唯有白杆兵據河死戰,重創後金正白、正黃兩旗,白杆兵自此名揚天下。

  後金軍隨即進圍遼陽。數日後遼陽失陷,袁應泰自殺殉國。

  秦良玉在石柱接到敗報,知悉兄亡弟傷,白杆兵全軍陣亡,心痛如絞。朝廷隨即封秦良玉二品誥命夫人,賜“忠義可嘉”匾額,授其子馬祥麟指揮使,詔令秦良玉援遼。

  秦良玉擦乾眼淚,當即率領兒子以及剩餘白杆兵三千人,星夜趕赴遼東,奉命駐守山海關,抵禦乘勝而來的後金軍。

  由於山海關堅不可摧,加之後金軍戰線過長,後勤供應不足,努爾哈赤撤兵。形勢緩解後,朝廷命馬祥麟續守山海關,秦良玉回鄉練兵。秦良玉與傷勢大好的秦民屏一起返回石柱。

  臨行前,馬祥麟書信一封給母親,言:“兒誓與城存亡,願母親大人勿以兒為念。”秦良玉批其旁曰:“好、好,真吾兒。”忠烈之氣,躍然紙上。

  扯書斬使複重慶

  秦良玉一行回到石柱才一天,就有永甯宣撫使奢崇明遣使到訪。同為土司鄉親,秦良玉自然熱情接待來使。酒酣耳熱之後,使者道明來意。

  奢崇明,彝族人,世襲永寧(今四川瀘州市敘永縣)宣撫使。永甯屬於彝族世居之地,八大彝土司橫跨雲、貴、川三省,而永甯宣撫司經過奢崇明父子幾代的經營,勢力日漸增強。奢崇明也是一個雄心勃勃之輩,開始做起了“復興彝族國”的美夢。

  〔奢崇明妄圖分裂國家,實在愧對彝族先賢。明太祖洪武年間,彝族巾幗英雄奢香,代夫為貴州宣慰使,以國家安定為重,對彝族各土酋曉以利害,號召歸附朝廷,並積極配合明軍平定雲南元朝殘餘勢力,力主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學習漢民族文化,使茫茫黔山彝嶺社會安定、民族和睦,經濟發展。奢香去世後,明太祖賜封“順德夫人”。〕

  如前文所述,天啟元年舉國徵兵援遼時,永寧兵也被徵召。奢崇明認為後金崛起,明朝氣數已盡,正是行大事的機會,當即派遣其婿樊龍、部將張彤率領彝兵二萬于九月到達重慶,趁校場演武之機,殺死四川巡撫徐可求等軍政官員二十余人,佔據重慶,破瀘州,陷遵義,圍困成都,建國號“梁”,設丞相、五府等官,川黔震動。奢崇明遣使來石柱,贈送大筆金銀珠寶,就是希望結好秦良玉和白杆兵。

  秦良玉聽罷使者來意,怒氣勃發,一腳踢翻酒席,痛斥奢崇明枉顧國恩,並扯碎來書,將使者推出斬首。

  沒幾天,新任四川巡撫朱燮元調兵文書到,秦良玉當即命秦民屏、秦翼明(秦邦屏長子)、秦拱明(秦邦屏次子)率四千白杆兵進駐南坪關;秦良玉自統精兵六千沿江西上,準備解成都之圍;同時,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馳報夔州官軍密防瞿塘峽天險,阻截叛軍沿江東下。不久,秦民屏率軍突襲叛軍駐于長江和嘉陵江上的水軍,盡焚其舟,切斷了重慶與永寧叛軍間的聯繫。

  且說奢崇明之子奢寅在成都造雲梯和旱船(即呂公車),日夜攻城。成都城內急切盼望各路援軍儘快到達,但當時川黔一帶諸土司皆收受叛軍賄賂,大多數逗留觀望,唯獨秦良玉所部白杆兵奮勇直前,先戰紅崖墩,次戰觀音寺,三戰青山墩,四戰牛頭鎮,皆大勝,迅速達到成都附近。如此一來,叛軍見勢不妙,撤成都之圍。

  天啟二年五月,秦良玉率部奪取重慶門戶二郎關,匯合貴州方面明軍,大舉進逼重慶。奢崇明奮力固守,明軍勢不可當,於二十八日收復重慶,奢崇明退守老巢永寧。

  明軍設疑兵於納溪,佯為進攻,而主力由長寧突然進兵永甯,秦良玉所部連戰皆捷。奢崇明父子率余部敗退水西龍場。四川總兵李維新所部明軍進兵龍場,擒獲奢崇明妻安氏、弟奢崇輝及叛軍大學士、經略、丞相、總督等文官武將多人,斬首萬餘人,奢崇明父子受傷而逃,不久皆亡,平叛戰爭宣告結束。

  戰後,秦良玉以首功授都督僉事(正二品)、加總兵銜,正式以女子之身躋身明軍高級將領之列,美名傳遍全國,百姓皆知“古有花木蘭,今有秦良玉。”同時,馬祥麟升四川宣慰使(從三品),秦民屏升副總兵,秦翼明、秦拱明皆升參將。

  然而,明朝畢竟氣數已盡,各地造反層出不窮。不到一年,水西土司安邦彥又反。雖不久即被鎮壓,但秦民屏在此役中戰死,秦良玉又失去一位親人。

  勤王赴難有英雌

  隨著時光推移,權閹魏忠賢、後金皇太極以及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你方唱罷我登場,明朝局勢越發不可收拾。不過由於石柱地處西南,暫時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崇禎二年(西元1629年),清朝皇太極率精銳八旗兵十萬繞道蒙古,進逼京師。隨後遵化、永平等四城失守、袁崇煥馳援京師、德勝門大戰、廣渠門大戰、袁崇煥被捕下獄、關寧鐵騎擅自東歸等一系列事件接連發生,天下震動。

  皇太極雖撤軍,但仍留下大批八旗兵駐守遵化、永平等四城,意圖作為他日再犯的根據地。此時,孫承宗臨危受命,以兵部尚書身份準備收復遵化、永平等四城,並下令徵召全國軍隊入京。

  正是在此背景下,秦良玉再次收到勤王詔書。秦良玉即刻提兵赴難,星夜兼程,直抵京師宣武門。京師百姓聽說秦良玉和白杆兵已至,紛紛前來觀看,致使道路為之堵塞。


 

 當時,聞詔而至的各路勤王官軍共二十萬有餘,但都畏懼八旗兵的狠武,無人帶頭出戰,唯有秦良玉所部按命令主動進攻。白杆兵人數雖然僅有數千,但一直為八旗兵所忌憚。昔日渾河血戰,讓八旗兵再也忘不了這些身體矮小手持超長銳矛的士兵。最終在孫承宗的指揮下,迫使清兵接連放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撤圍而去。

  〔由於山海關一直在明軍掌握之中,清兵難以補給,並且存在遭到首尾截擊的危險,應該是清兵撤兵的主因〕

  不久,秦良玉率白杆兵返鄉,而馬祥麟也從山海關南下匯合,母子相見,自有一番唏噓。由於當時流賊張獻忠、羅汝才等起義軍自湖廣進攻四川,明廷詔令秦良玉“專辦蜀賊”,負責守禦川地。

   有心殺賊難回天

  崇禎七年,張獻忠軍破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進圍太平,秦良玉率兵趕至,賊寇懾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倉惶逃走,川東大定。

  然而農民軍的勢力在四處流竄中越發壯大,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為首的幾支農民軍,在多次反復起伏的戰爭實踐中,漸趨成熟,軍事上實施運動流動作戰,開始向明軍戰略要點進行機動進攻。

  崇禎十三年初,羅汝才農民軍進入巫山,為秦良玉阻遏。於是,這位綽號“曹操”的黠賊突然進攻夔州,又被秦良玉率兵擊走。不久,秦良玉率兵在馬家寨邀擊賊軍,殺其驍將“東山虎”,斬首六百餘級。秦良玉率馬祥麟乘勝在譚家坪、仙寺嶺連敗賊寇,奪得羅汝才主帥大纛,並生擒其副手“塌天”。

  數役下來,秦良玉部斬賊兵近萬,獲甲杖馬騾無算,賊屍橫陳遍山谷。羅汝才率殘部遁走大寧,與張獻忠在巫山一帶合軍後,賊勢複熾,越過巴靂河,嚴重威脅到四川大部分地區。

  此時總管剿滅農民軍的明廷大員是東閣大學士、督師楊嗣昌。楊嗣昌本人是湖廣人,他的初始戰略就是想盡驅張獻忠等部農民軍入川。楊嗣昌的如意算盤是:以川地險遠,極邊之地乃松潘蠻部,賊兵入川後,四川明軍能守則守,不能守則放棄部分地區,誘敵深入。然後,陝西明軍斷棧道,臨白水制敵;雲南明軍屯曲靖,扼守白石江。而楊嗣昌本人則可率明軍主力掩擊農民軍,把他們馳至松潘諸蠻部落的地盤,聽任當地土人剿殺。

  楊嗣昌此計,既愚昧又陰險。愚昧的是,他紙上談兵,以為川地崎嶇險峻,必能困住農民軍;陰險的是,他驅張獻忠等農民軍入四川,自己沒有喪地的責任,四川巡撫是邵捷春,丟地喪兵,責任皆由他負。楊嗣昌本人自可坐觀成敗,時刻準備去摘熟落的“桃子”。由於擔心四川當地官軍扼守險隘會導致張獻忠急紅眼反撲湖廣,楊嗣昌又使陰招,依仗自己的威權,把大批四川精兵調出,只留二萬弱疲士卒給邵捷春守重慶。

  秦良玉一心為國,率三萬石柱兵到達夔州。邵捷春令她把部分士兵移近重慶,與附近守將張令相倚為聲援。不久,劭捷春又抽調一萬五千石柱兵,進入重慶與官軍共同把守堅城。

  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願違背命令。恰好此時綿州知州陸遜之路過,見秦良玉軍容嚴整,讚歎不已,秦良玉歎息說:“我軍嚴整於事無補。邵捷春不明兵法,張令所部明軍守黃泥窪一帶,農民軍盤踞歸山、巫山,居高臨下。如果農民軍自上而下攻擊官軍,張令部必敗。張令一敗,必然波及白杆兵。白杆兵一敗,誰又能救重慶之急?”陸遜之大驚,問有什麼辦法,秦良玉認為:“絕不能坐防堅城,應先發制人,與農民軍爭奪巫山。”

  陸遜之立即把消息轉告給邵捷春,可惜晚了一步。張獻忠農民軍于十月五日在土地嶺(今重慶市奉節縣草堂鎮)率先向明軍發動進攻,殺明軍五千多人。次日,張獻忠手下白袍小將李定國當陣射殺號稱“神弩將”的明軍老將張令,明軍一敗塗地。不僅張令一軍盡覆,秦良玉手下三萬多白杆兵也全軍覆沒,致使最後秦良玉僅單騎逃返重慶,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慘敗。

  此役過後,楊嗣昌圍困農民軍于川地的“圓盤戰略”完全破產,川鄂交界地帶三十二隘口全部落入農民軍之手,蜀中大亂。

  損失如此慘重,秦良玉並未灰心喪氣,她對邵捷春說:“事態危急,可以盡發溪峒兵卒,人數可達三萬,我本人出資出糧可供餉其中的一萬人,朝廷供餉另外一萬人。如果佈置妥當,應該還能與賊寇周旋。” 邵捷春低頭,良久不言。時勢至此,這位文人巡撫已經全然死心。從他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喪兵失地不說,官倉中已無糧養兵,而溪峒兵卒又屬土蠻,反復不測,如果這些人再趁亂鬧兵變,他邵捷春三族不保。讀書多,顧慮就多。顧慮多,定議就少。

  劭捷春最終婉言拒絕秦良玉提出的計畫。

  秦良玉歎息而歸。其計不用,自然全川潰爛不可收拾。張獻忠所部蹂躪各地,殺人無算,四川廣大地區人民陷入了地獄般的苦難。而邵捷春本人,自然難逃罪責,不久被逮入詔獄,服毒自殺。

  〔愚昧、陰險的楊嗣昌也沒有什麼好下場。一年後,李自成農民軍攻陷洛陽,殺福王朱常洵;沒多久,張獻忠農民軍又克襄陽,殺襄王朱翊銘。楊嗣昌又愧又恨,服毒而死。〕

   一腔碧血染丹青

  崇禎十七年(西元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消息傳來,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幾次昏絕,哀慟左右。

  張獻忠農民軍此時盡陷湖廣,又向四川殺來。秦良玉向督師陳士奇呈獻《全蜀形勢圖》,希望官軍能增兵堅守蜀地十三處險隘。陳士奇不予採納。秦良玉不死心,又推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劉之勃建議,劉之勃倒是同意她的計策,但他本人手中無兵可發。

  張獻忠所部數十萬長驅直犯夔州。秦良玉馳援,由於眾寡太懸殊,兵敗而去。她的失敗,標誌著四川的徹底淪陷,川、黔兩省再無明軍。張獻忠相繼攻克重慶、成都,並在當年年底稱帝,建立“大西”政權。

  張獻忠佔領蜀地,只有遵義、黎州及石柱地區未歸於“大西”。懾于秦良玉威名,張獻忠部無一兵一將敢於入犯石柱。

  投降張獻忠的明朝官員急於向新主子邀功,向各地土司送去偽政權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懼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馬上當眾毀之,慷慨言道:“我兄弟二人皆為國家戰死,我作為一個婦人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殘餘之年投降逆賊!石柱一地有敢從賊者,族誅之!”

  不久,又有噩耗傳來,馬祥麟被明廷徵調到湖廣禦敵,戰死於襄陽。秦良玉淚下如雨,心如刀割。秦氏、馬氏二族,可稱上是二門忠烈,數年之間,死於國事者甚眾。

  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西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封秦良玉忠州侯,加太保,兼太子太保,詔令東援福州。秦良玉雖年逾古稀,仍堅持奉詔,準備出發。不料鄭芝龍(即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叛變,清兵攻陷福州,隆武帝被擒後死難,終未能成行。

  永曆二年(即清順治五年、西元1648年)二月,在西南顛沛流離的南明永曆帝派人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討使”。久臥病床的一代女豪傑,聞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詔,感泣道:“老婦人朽骨餘生,實先皇帝(崇禎)恩賜,定當負弩前驅,以報皇恩!”

  可惜的是,幾日之後,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終,年七十五歲,諡“忠貞”。其孫馬萬年將奶奶葬于回龍山。墓碑題文可彰示這位女中丈夫不屈的民族氣節和赫赫功勳:

  “明上柱國光祿大夫鎮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持鎮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貞侯貞素秦太君墓”

  道德標準,因時代嬗變總會有所不同。但忠孝節義四個字,亙久長新。秦良玉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婦女,數十年安鄉護土,心向中央政府,忠貞不貳,破家為國,數赴國難,最終為大明錚錚忠臣,至死不叛國,不降清,大義凜然。這樣的奇女子,連封建文人也歎息稱絕,題詠連連。

  而歌頌秦良玉最讓人感動的詩篇,當出自清末女英雄秋瑾。二人同為巾幗女兒身,惺惺相惜,自然別有一番真味在詩中:

  其一:古今爭傳女狀頭,誰說紅顏不封侯。馬家婦共沈家女,曾有威名震九州。

  其二:執掌乾坤女土司,將軍才調絕塵姿。花刀帕首桃花馬,不愧名稱娘子師。

  其三:莫重男兒薄女兒,平臺詩句賜娥媚。吾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