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融合貫通

      作者何倫,字宗道,號東山,今浙江省東山縣人。為人處事忠厚誠實,侍奉父母最為孝順.管理子孫很是嚴格。本文選白他所著的《何氏家規》一書。
      書雲:“要想知道自己的子孫讀書中不中,不必看他的氣質,也不必看他的天資才華,先要看他讀書的態度端正不端正。這樣就可以對他的一生,看出個大概了。但凡開始學習認字以後,能漸漸把心收回來,一直按照老師教導的去做,只有父母交代的話才聽;重視讀詩經、書經,愛惜紙墨筆硯,書桌保持潔淨,身心莊重嚴肅;打開書如同面對賢德高明的老師,熟讀牢記,動腦筋思考,就倍魚兒沉到水裡覓食,集中思想探索知識.反過來再從自己身廣認真體會,睡思夢想,念念不忘,如同吃奶的小孩念念不舍慈樣的母親,也像又饑又渴的人羡慕飯和水—樣,沒有一時一刻敢離開,沒有一時一刻敢怠慢。—‘巳遇到重要的詞句、話語,留心牢記,當下就要思考這句妙語可以用在什麼地方,我應當謹慎遵守這個行為。因為這句話正是針對我的毛病,我要把這個病根拔去,不讓它蔓延滋長。像這樣讀書、學4、做學問,雖然辦法愚笨,但一定能讓入聰明起來。縱然將來不一定能為朝廷盡忠,卻可以對父母盡孝;縱然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卻可以保持自己獨善其身,清白一世。如果你學習木嚴肅,對父母不孝敬,魯莽做人,忽噸做事,沒學到知識先逞能,沒有聽老師講課先厭煩,或者是在聽講課時.眼睛看別的地方,手裡玩喬別的東西,心裡想別6t事情,對書本個愛憎,前邊讀,後邊就弄髒了,讀後面的,就扣前面的15頁弄壞了,或者是憑仗自己天資聰明,不肯用功,或浮皮潦草,學個表面,不能深鑽細研。保這樣做學問,就是白頭到老也一事無成。即使有點成就,最終也必定失敗。要是當了官就會壞國家大事,要是為自己卻沒有保護自己的謀略c自古以來的聖人、賢人,教育人首先在灑水掃地、為人處事L下工大,引導提醒人們牢牢記住,保持端正的讀書態度是根本。”
     “讀書以讀一百遍為尺度.務必要反復熟讀,細細咀嚼,才能品出味道,使書上的話都像是出白你的口裡,使書上的意思都像是出自你的心裡,這就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程度,然後才算是學到了知識。如果沒有達到熟讀相讀的地步,再旗上一百遍就可以了,但隨後仍需要時時溫習,以防忘記。如果功夫沒有下到,使先學會背誦,不懂意思卻強迫記憶,結果是認識字記不牢,見道理吃不透,白白浪費丁精力,對做學問沒好處。”
     “做學問的功夫.全在講刁、融會員通。但讀書的要領,必須是在聽老師講後,自己仔細琢磨v用心深入鑽研,潛移默化,逐字逐句尋求事理,逐段逐篇領會意思,才能得到讀書的興趣。稍有疑問,當下就向老師請教,不可以馬局虎虎放過。
等到一個書讀完、讀懂了,仍然聽老師摘出書中的難題提問你,也許你不會答,就要再思考,思考不通,然後重讓老師講解‘,這樣一來,把你的思路打開,就像十渴的禾苗得到了及時雨的滋潤,後來你寫文章,隨心所砍運用,倍手發揮.然而然筆成章,不會再有啥障礙了。倘若老師平平淡談講,你平淡用心牢記,這不是老師白費口舌而你也聽不進是今日講過,明天你就忘了,這一課沒學會,又講另一課,今年沒弄明白,又等到來年。這樣下去,就是講上一百年,到底有啥益處呢!”
      作者何倫認為,讀書的態度端正不端正,是判斷子孫讀書是否有成效的關鍵。至於讀書的方法,文章強調指出,必須“熟讀”與“貫通”並用,才能獲得興趣。這些教子的主張,即使對今天的學生家長,也會有啟示作用,值得提倡。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