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故里在哪裡?南陽西安爭奪七夕起源地

U1281P2T1D1061887F13DT20060730234527.jpg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七夕“鵲橋會”


  河南商報報導,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與“白蛇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並稱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故事的主人公是否確有其人?故事的發源地又在哪裡?是在河南還是陝西?這都成為人們關注和爭論不休的話題。
  民間說:源自南陽城西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喂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凡,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説明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玉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很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祈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西安說 牛郎織女像為證
  “牛郎織女的傳說源自我們西安,已有兩千餘年的牛郎織女像就位於長安區斗門街道辦事處轄區。”西安市政協委員俞向前說。
  俞向前曾在2005年年初的西安市“兩會”上提案,建議政府開發牛郎織女歷史文化資源,將農曆七月初七打造成中國的
情人節,並在長安區斗門街道辦事處的牛郎織女廟遺址上建設一個文化旅遊區,打造“中國愛情文化源地”。
  俞向前告訴記者,“牛郎織女像”在長安區被當地群眾稱為“石爺”、“石婆”像,1956年被列為省級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但開發利用不夠。
  據俞向前介紹,《牛郎織女》、《梁祝》、《孟薑女》、《白蛇傳》堪稱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故事。寧波的梁山伯廟、山海關的孟薑女廟、杭州的雷峰塔都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唯有牛郎織女農曆七月初七“鵲橋相會”的故事,卻被古都西安所遺忘,使這個優美動人的故事還停留在民間傳說的層面上。
  “在我們民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俞向前告訴記者,開發牛郎織女歷史文化資源,無論是在內容上、形式上都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古樸秀美的牛郎織女故事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絕好素材,既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可為古城西安旅遊增添一道新的亮點。
  南陽說 明確交代的起源地只有南陽
  如果在網上搜索“七夕”和“牛郎、織女”等關鍵字,會出現4萬多個相關網頁,明確交代的故事發生地均為“南陽城西牛家莊”。
  隨著七夕節的臨近,牛郎織女傳說源自南陽的說法,又在廣大市民中引發了熱議。不少熱心市民還提供了牛家莊的確切位址,認為南陽市宛城區溧河鄉的牛郎莊就是傳說中的牛家莊。
  7月28日,記者就此專門採訪了鄭州輕工業學院副院長、民俗學專家陳江風教授。陳江風早年對七夕文化有過深入的研究,並發表過相關學術論文。他認為,根據地理條件、漢代意識形態、相對集中的民間傳說、古代文獻記載等諸多方面的考察分析,牛郎織女故事源于漢水兩岸的楚地。在南陽,不僅有牛郎織女漢畫石和仍在人們口頭流傳的故事,而且故事中明確交代了起源地。
  陳江風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見於《詩經》,說明此故事起源於先秦時代。到了漢代,牛郎織女的故事已臻成熟。結合資料分析,七夕節的起源始于楚國時期的漢水流域,因漢朝的興起,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得到廣泛深入地流傳。
  陳江風還說,當時作為立國八百餘年,橫跨大半個中國的楚國,農耕文明已經相當成熟,紡織手工業極為發達。保留至今的上古絲織品,大多出自荊襄一帶的楚墓。花色品種、手法技藝,令人歎為觀止。與此毗鄰的南陽盆地亦為楚地,自古至今盛產良種黃牛。當地流傳的民間故事說:“南陽城西20裡有個牛家莊,牛家莊有個牛郎。”(200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民俗百科》)民俗學家張振犁先生在《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中也說:“牛郎叫如意,是南陽城西桑林村的人,織女從天上來到人間,與牛郎成親,親手教南陽一帶的姐妹們學會養蠶、抽絲、織綢緞。”不同的故事,指陳著相同的起源地,可見南陽具有產生牛郎織女神話的經濟與文化土壤。
  此外,漢水流域保留了大量的與“牛郎織女”神話、“七夕”風俗有關的遺跡。襄陽府過去管轄的鄖西縣有“天河”、“天河口”等地名。老河口市的“老河口”據傳說是“漢水連天河”的天河口。商洛縣有據傳是牛郎織女活動過的“織女溪”。廣義上仍屬於這一地區的伏牛山脈,如魯山有“牛郎洞”和該故事中仙女洗澡的“九女潭”。
  南陽漢畫 也有牛郎織女故事
  據南陽市漢畫館工作人員介紹,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在南陽出土的漢畫像石上可以得到佐證。漢畫館有一個表現牛郎織女的漢畫像石。此石於上世紀70年代在南陽北郊獨山東坡白灘村被發現,畫像右上角有一牽牛星,星下畫一牛,牛前有一人作揚鞭牽牛狀;左下角有一織女星,裡面跪坐著一位頭挽高髻的女子。從畫中可以看出,傳說中的老牛體型,和現在南陽黃牛是一樣的。
  牛郎織牛的故事從漢至今已經2000多年。世事變遷,傳說中的南陽城西牛家莊現在什麼地方?陪伴牛郎的老牛是否就是南陽黃牛?而織女下凡洗澡的河是否就是白河呢?這些問題還需有關專家考證。
 

節日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