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曾是古代"情人節"
2014年有四奇,兩頭春、閏九月、384天、元宵節巧遇西方情人節。民俗專家認為,從詩、歌、戲、民俗上來看,元宵節就是中國古時的“情人節”,而2014年元宵節則是古今中外兩個情人節的難得邂逅。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彩燈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常嗣新說,古代每年元宵節前後三天,當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姑娘才允許結伴上街看燈賞玩,年輕後生看到自己中意的姑娘後就會請人上門提親,因此元宵節也造就了不少美好姻緣。
從中國歷代詩詞歌賦、戲劇民俗中都能夠看到元宵節裡“情人節”的浪漫與情愁。例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中“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既寫出了男女密約時的詩情畫意,又表達了今年元宵節重臨故地卻不見伊人的感傷。
此外,在中國北方有三百餘年歷史的民歌二人臺裡,無論是《小倆口觀燈》還是《五哥放羊》,都有描寫元宵佳節有情男女相約觀燈的情景。在中國南方,福建傳統劇碼《荔鏡記》中,則講述了福建泉州人陳三,送兄嫂往廣南上任,路過廣東潮州,在元宵節燈會上與富家女子黃五娘邂逅相愛的故事。
常嗣新說,在宋代民俗裡,有緣人往往選擇在元宵節訂親,破鏡重圓的夫妻要則在正月十五吃圓床飯。此外,賞燈、猜燈謎也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項目,其實以前民間還曾流傳“偷燈”的習俗,結婚未生育的夫妻要在元宵節當天偷一對兒花燈,寓意期盼能得一雙兒女。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元宵節更像是‘春節的閉幕式’、‘百姓的狂歡節’,情人節韻味淡去,親人團圓的年味兒正濃。”常嗣新說,中國百姓鬧元宵的傳統習俗依舊延續著,但更多是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與追求
上一篇: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下一篇:談清明獨特的飲食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