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日 的歷史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

924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 768年-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國王矮子丕平逝世
丕平(Pippin,714年-768年9月24日),又稱丕平三世(Pepin III),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是西元751至768年在位的法蘭克國王,是查理曼大帝的父親,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
2. 1550年-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出生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國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若士、繭翁,江西臨川人。著名作品有《牡丹亭》。湯顯祖從小天資聰穎,刻苦攻讀,“于古文詞外,能精樂府、、歌行、五七言詩;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醫藥、蔔筮、河籍、墨、兵、神經、怪牒諸書”(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他不但愛讀“非聖”之書,更廣交“氣義”之士,通過積極的社會活動,鑄就了正直剛強,不肯趨炎附勢的品格。
3. 1583年-德國戲劇家席勒出生
約翰•克里斯多夫•弗裡德里希•馮•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裡德里希•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
4. 1884年-中國近代化學的先驅徐壽逝世
徐壽(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中國清末數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字若汀,少年時酷愛數學,遍覽當時的各種數學書籍。青年時遊學上海,與著名數學家李善蘭交往,李氏向他推薦西方的代數學和微積分,他刻苦自學。1861年到安慶的軍械所,繪製機械圖並造出中國最早的輪船“黃鵠”號。
5. 1905年-吳樾壯炸五大臣,身殉革命
舊1905年9月24日上午,出洋考察的五大臣帶領大批參贊、隨員來到北京正陽門車站,準備乘火車離京啟行。車站內外,車水馬龍,崗哨密佈,朝官貴戚前來送行。吳樾在沒有引爆器材的情況下,懷揣炸彈,喬裝成皂隸,從容步入月臺,登上五大臣專車,準備炸斃五大臣。
6. 1910年-劇作家曹禺誕生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國現代劇作家以及戲劇教育家,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轟動三年,茅盾賦詩曰:“當年海上驚《雷雨》”。
7. 1930年-中共結束李立三“左”傾冒險路線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曾任中國共產黨實際最高領導人,中國政治家,中國工人運動領袖。
8. 1955年-阿根廷總統庇隆下臺流亡
阿根廷總統(1946~1955 , 1973~1974),庇隆主義運動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意、法移民後裔。
9. 1956年-我國與葉門建立外交關係
葉門共和國(簡稱:葉門,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يمني‎ ;英語:Republic of Yemen ),為西南亞國家,阿拉伯海和紅海邊緣,位於阿曼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1990年5月由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也門)合併組成。
10.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
人民大會堂,1959年9月24日落成,位於中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西側、長安街南側,是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地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党和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群眾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大會堂前廣場位在天安門西側,俗稱東門外廣場,是中國政府為邦交國元首訪中舉行歡迎儀式的場地。人民大會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下屬的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實施管理。
11. 1962年-八屆十中提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號召
八屆十一中全會於1966年8月1日到8月12日在北京召開,會上劉少奇報告了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以來的各項工作。
12. 1968年-詩人郭路生寫下《相信未來》
《相信未來》一詩,由詩人食指(本名:郭路生)作於1968年。該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讓人們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樣自我鼓勵,怎樣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對明天的承諾。
13. 1973年-幾內亞比索獨立
面積國家領袖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幾內亞比索共和國(葡萄牙語: 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是在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國家,曾是葡萄牙殖民地。幾內亞比索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西鄰大西洋。人口約1,600,000人,首都是比索。幾內亞比索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14. 1982年-鄧小平會見柴契爾夫人公開提出“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意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領導人鄧小平為了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的目標而創造的方針,在與中國大陸政治環境不同的地區以特別行政區作為具體政府建制,對於這些地方原有的社會體系則不予干涉。此政策最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亦是香港及澳門在1990年代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所採用的政治制度。“一國兩制”政策以“一個中國”為原則,並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15. 1988年-詹森製造“世紀之戰”醜聞
本•詹森在1980年代中期名噪一時,于漢城1988年夏季奧運會上以9秒79的驚人戰績獲得100米金牌並再次打破世界紀錄,但隨即被查出使用了興奮劑而被剝奪成績並禁賽兩年。他的兩次世界紀錄也被隨之取消。該世界震驚世界,為詹森奪得金牌而興奮不已的加拿大人如同遭到晴天霹靂。
16. 1988年-百年難遇火星“大沖”開始
大沖是天文學術語。指火星離地球最近的時期,隔十五年到十七年重複一次,因為距地球近,這時火星顯得最亮。
17. 1993年-柬埔寨恢復君主制
君主制,又稱君主專制政體、君主專制或君主專政,是一種政治體制和政府形式,統治者君主(常稱國王或皇帝)擁有統治國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權力而沒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式告訴君主如何行使權力,雖然有的宗教權威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為。君主制是一種專制政體,君位元採用世襲方式產生。
18. 1993年-巴解下令停止軍事行動
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簡稱。1968年,巴解與其他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協商通過的《巴勒斯坦國民憲章》規定,巴解是巴勒斯坦各種力量的代表,對巴勒斯坦人民收復國土、返回家園的鬥爭負責。1974年10月在拉巴特舉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巴解組織被確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相當於流亡政府)。同年11月,巴解被聯合國邀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會議。1976年8月、9月,巴解先後成為不結盟運動和阿拉伯聯盟正式成員。此後,巴解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聯繫,並向80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和機構(包括聯合國)派駐了代表和觀察員。巴解中央委員會共有成員100多名,由巴全國委員會選舉產生,每兩年選舉一次。在全委會閉會期間,由巴中央委員會指導巴解組織的工作。自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後,阿巴斯繼任主席。
19. 1997年-記者罷照向法國政府抗議
法國政府上一次改組發生在今年2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8日宣佈,拉加德被選為該組織新一任總裁,接替因涉嫌性侵犯而辭職的前總裁多明尼克•斯特勞斯-卡恩。
20. 2000年-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在京開幕
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naI Olympiad in lnformatics,簡稱IOI )是電腦知識在世界範圍青少年中普及的產物。是為了促進青少年各方面綜合發展而創立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