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日 的歷史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

86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 1935年-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方志敏被殺害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陽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江西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他歷任縣委書記、特委書記、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紅十軍政委、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主席團委員,黨中央委員。1934年,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團合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方志敏任總司令。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6歲。
2. 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
廣島位於本州西南部的廣島縣,面積714平方公里,人口約有112萬。1945年8月6日,美國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扔下一顆原子彈,廣島也因此著稱,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嚴酷篇章,從此,該事件就永遠烙印在廣島的歷史中。在一個受過傷的荒涼土地上,現在的原爆圓頂塔是在爆炸中未被完全炸平的少數建築物之一。現在這裡存有喚起人們對原爆事件回憶的證物。
3. 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建文年間發生的內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戰爭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4. 1881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出生
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蘇格蘭生物學家、藥學家、植物學家。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發現青黴素,這一發現開創了抗生素領域,使他聞名於世。1945年,他與弗洛裡和錢恩因為對青黴素的研究活動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青黴素的發現,是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從此出現了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新時代。1955年3月11日弗萊明與世長逝,匈牙利1981年發行了弗萊明誕生100周年的紀念郵票。
5. 1998年-中國海軍將領鄧兆祥同志逝世
鄧兆祥(1903年4月-1998年8月6日),廣東高要人,海軍將領。1914年考入黃埔海軍學校第十六期,1919年起先後在吳淞海軍學校、煙臺海軍學校、南京海軍魚雷槍炮學校等校學習。1922年畢業後在廣東海軍第四艦隊股役。1930年前往英國留學,1934年回國後,歷任海軍水魚雷營營長、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參謀等。1945年任長治號軍艦艦長,1949年2月率領重慶號官兵轉投中國共產黨,後被東北軍區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重慶號巡洋艦艦長。1981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1988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勳榮譽章。199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
6. 1898年-有機化學家黃鳴龍出生
黃鳴龍(1898年8月6日-1979年7月1日),江蘇揚州人,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8年畢業於浙江醫藥專科學校(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後遠赴蘇黎世大學學習。1922年在德國柏林大學深造,並在192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後,歷任浙江省衛生試驗所化驗室主任、衛生署技正與化學科主任、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藥科教授等職。黃鳴龍畢生致力於有機化學的研究,特別是甾體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為我國有機化學的發展和甾體藥物工業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還首先發現了甲地孕酮的避孕作用。1979年7月1日逝世。
7. 1946年-大韓民國第16任總統盧武鉉出生
盧武鉉(朝鮮語:노무현/盧武鉉,1946年8月6日-2009年5月23日),韓國第16任總統。盧武鉉出生于廣尚南道金海市進永邑峰下村,祖籍浙江金華東陽市盧宅,原籍光州盧氏,1980年代後期受當時在野統一民主黨的金泳三提拔而參政,1988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1992年競選國會議員落敗,但後來於1998年的補選中重新取得議席。2000年第三度競選國會議員失敗後,出任海洋水產部長官。2002年4月獲新千年民主黨提名參與總統選舉,並成功利用電子政治理論以微弱優勢擊敗李會昌當選總統。2008年2月,任期結束。2009年5月23日在早晨的登山中墜崖輕生。
8. 1926年-張宗昌槍殺林白水
林白水(1874年-1926年8月6日),原名林獬,又名萬里,號宣樊、退室學者、筆名白水,福建閩縣青圃村人,民國初年政治家,獨立報人。林白水以筆鋒犀利而著稱,曾在民國初年的北京多家報刊發表過時事評論。1901年任《杭州白話報》主筆。同年冬赴滬,與蔡元培等成立中國教育會,組織愛國學社。後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法科兼習新聞,加入同盟會。1916年起從事新聞事業,創辦北京《公言報》、《新社會日報》、上海《平和日報》等,1926年8月因在社論中屢次抨擊軍閥張宗昌,被張逮捕殺害。著有《劍綺緣》、《林白水先生遺集》等。
9. 1932年-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與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8月6日,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準很純粹:藝術性。儘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10. 1940年-波羅的海三國加入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蘇聯於1940年6月先後向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三國立即停止反蘇活動,成立對蘇友好的新政府並允許蘇軍進駐該地。7月14日和15日,波羅的海3國宣佈成立蘇維埃政府,請求加入蘇聯。1940年8月3日至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議,接受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加入蘇聯。
11. 1978年-教皇保羅六世逝世,繼任者僅在位33天
保羅六世(Paul VI,1897年9月26日-1978年8月6日),本名喬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Giovanni Battista Enrica Antonia Maria Montini),羅馬教皇(1963年—1978年8月6日在位)。生於義大利佈雷西亞,1920年晉鐸,1923年至羅馬教廷任職,被派往聖座駐華沙使館工作。1963年6月當選教皇,教皇加冕禮于當月30日在梵蒂岡舉行。在長達15年的任期內,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發揮了獨特而廣泛的作用,他推動基督信徒大公合一的對話,並開啟了羅馬教皇國際牧靈訪問旅行的先例。1978年8月6日下午因心臟病發作在岡道爾夫堡夏宮去世,享年80歲。
12. 2011年-英國多個城市爆發持續數日的街頭暴亂
8•6英國倫敦騷亂,發生於2011年8月6日,是一場在倫敦城北舉行的示威活動突然演變為暴力事件,100多名青年在夜色中焚燒警車、公共汽車和沿街建築,切斷交通,佔領高速路,劫掠數十家店鋪。8月8日,騷亂蔓延至伯明罕。8月9日,蔓延至利物浦。8月1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倫敦的局勢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政府正在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打擊暴力騷亂。內政大臣特雷莎•梅要求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員警取消休假,採取更加嚴厲、積極的方式應對騷亂。目前,警方已逮捕750多人,其中160人被起訴。
13. 1890年-美國紐約州對殺人犯威廉•凱姆勒執行了首例電椅死刑
電椅(Electric Chair),是美國於20世紀經常使用的一項死刑執行工具。電椅的發明者為夏努•P•布朗,他曾受雇於愛迪生。實際上,愛迪生本人亦有參與電椅的發明計畫。美國的紐約州政府於1889年6月4日正式採用電椅作為處決工具,1890年8月6日美國奧本監獄執行了第一例電椅死刑,威廉•凱姆勒因殺死自己的女友,成為第一位電椅受刑人。由於以電椅處決犯人常遺下燒焦的屍體及一陣惡臭,容易令主事者不安,美國於1980年代開始便以毒針注射等方式取代電椅。直至2004年為止,美國僅有6個州容許以電椅作為執行死刑的方法。
14. 1963年-“世界頭號駭客”凱文•米特尼克出生
凱文•米特尼克(Kevin David Mitnick,1963年8月6日—),出生於美國洛杉磯,有評論稱他為“世界頭號駭客”。他在15歲時就破解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成功,在他16歲時就被逮捕,他也因此而成為了全球第一名網路少年犯。1994年向聖達戈超級電腦中心進行入侵與攻擊,並戲弄了在此工作的日裔美籍電腦安全專家下村努,後來下村努使用蜜罐技術設立了“蜜罐”讓米特尼克中計引誘他上鉤,結果1995年再次被逮捕。2000年1月21日入獄時間滿被釋放,但禁止其在以後3年內再接觸電腦以及手機等數碼產品,以戒其網癮並防止其利用技術再搞破壞。
15. 1997年-“微軟”與“蘋果”宣佈合作計畫
1997年8月6日,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創辦人史蒂夫•約伯斯在波士頓的公司年會上與出現在大型電腦螢幕上的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一同宣佈,微軟公司將投資1.5億美元購入部分蘋果公司股票,並在今後5年內向蘋果公司提供適用于蘋果麥金托什電腦 的商用軟體,以便與正在處於逆境中的蘋果公司攜手開發適用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