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日 的歷史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

612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 1978年-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郭沫若逝世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從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主編組品有《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獲得“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國際獎。
2. 1985年-數學大師華羅庚逝世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卒于日本東京,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1984年4月30日華羅庚在美國正式接受美全國科學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稱號。1985年6月12日應邀到日本東京作學術報告,報告結束後突然心臟病發倒在講臺上,送院後證實不治,終年74歲。他一生著有200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還有10餘部科普作品。
3. 1924年-美國總統布希誕辰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24年6月12日—),美國第41任總統。由於美國歷史上存在過兩位布希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老布希,以便與同樣擔任美國總統的長子喬治•沃克•布希(小布希)作區別。老布希任內最為人知的政績,莫過於1991年海灣戰爭。他在任內成功擊敗伊拉克,並向後者實施經濟制裁。2008年8月8日來北京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
4. 1991年-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
伯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羅斯首任總統(1991年6月12日—2000年3月25日),曾歷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蘇聯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葉利欽是個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在蘇聯共產黨年代因矢言打擊貪污而聲名大噪,但其政權卻飽受貪污醜聞困擾。1992年10月28日葉利欽簽署命令,解散俄羅斯民族救國陣線組織委員會。1999年12月31日他宣佈辭職,總理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為代總統,從此結束他的政治生涯。2007年4月23日因心衰竭逝世,享年76歲。
5. 1980年-日本第68、69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大平正芳逝世
大平正芳(おおひらまさよし、1910年3月12日-1980年6月12日)日本大蔵官僚,政治家。第68、69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1936年畢業于東京商科大學。戰後,歷任大藏省主計局事務官、大藏大臣秘書官、大藏省主計局科長等職。1957年任自民黨總務。自1960年起在歷屆內閣中任官房長官、外務、通產、大藏大臣等職。1972年隨田中訪華,積極促進中日恢復邦交。1976年任自民党幹事長,1978年12月當選為自民党總裁,出任總理大臣並組閣。在任期間,對內提出“福利社會”目標;主張同各在野黨協調與對話,以穩固自民黨政權;外交方面以日美關係為軸心,發展日中友好合作,加強同亞洲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合作。主張實行綜合安全保障戰略,計畫建立環太平洋聯盟。 
6. 1107年-宋高宗趙構出生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遷第一任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趙構在位初期因為動亂,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嶽飛等等。但他中期眼見女真的強勢,又為了集權中央、強化皇權,因此採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時間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嶽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7. 1923年-中國共產黨“三大”召開,正式確立國共合作方針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位於廣州東山恤孤院路後街31號(現恤孤院路3號),於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出席大會。陳獨秀主持會議並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報告。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臺迅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準備。
8. 1929年-《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出生
安內莉斯•瑪麗•“安妮”•弗蘭克 (德語:Annelies Marie "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9日),是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女孩,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她用13歲生日禮物日記本記錄下了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親歷二戰的《安妮日記》,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安妮一家被捕後,日記被梅普•吉斯發現並保存下來,二戰之後的1952年再次出版為《安妮日記》,成為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安妮1999年入選《時代雜誌》“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
9. 1970年-著名主持人陳魯豫出生
陳魯豫(1970年6月12日-),河南人,回族,中國香港鳳凰衛視主播、主持人。199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因獲得北京市申辦200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英語比賽第一名而一舉成名,曾經在中央電視臺《藝苑風景線》欄目擔當主持人。目前擔當鳳凰衛視《魯豫有約》主持人,被媒體稱為“東方奧普拉”。2008年4月14日《魯豫有約》進駐湖南衛視。2010年1月1日《魯豫有約》正式進駐安徽衛視。2010年1月1日起擔任安徽衛視《愛傳萬家-說出你的故事》節目主持人。2013年8月1日起擔任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導師。
10. 1939年-平江慘案發生
平江慘案,發生於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駐湘鄂邊第27集團軍總司令部根據蔣介石的秘密命令派特務營一個連,突然包圍了新四軍駐湖南平江縣嘉義鎮的通訊處,並將新四軍高級參謀塗正坤等當場槍殺。晚上,又將八路軍少校副官羅梓銘、通訊處秘書吳淵、新四軍司令部少校秘書曾金等6人活埋於平江縣的黃金洞,通訊處財物被洗劫一空。這一慘案激起抗日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公憤。8月1日延安各界集會,聲討國民黨當局的暴行,追悼死難烈士。毛澤東在會上發表《必須制裁反動派》的演說,抨擊蔣介石及其黨徒的罪行。
11. 1904年-《時報》創刊
《時報》,於1904年6月12日創刊於上海,是保皇改良派在戊戌政變後創辦的第一份報紙,也是近代頗有影響的全國性大興日報,以銳意進行報刊業務革新見稱。名義上請日人宗方小太郎擔任發行人,實際主持創辦人是狄楚青。創刊初期康有為弟子羅孝高擔任總主筆,對報刊業務的改革有重要影響,開闢《時評》欄,緊密配合當天要聞發表短評,此屬《時報》首創。在版式和版面上,《時報》打破以往書本式報刊的慣例,首創今天這種“對開報紙、分為四版、兩面印刷”的現代型版式。每日刊行對開2張,1907年2月起增至3張。因經費困難於1939年9月1日停刊。
12. 2008年-古巴選手羅伯斯破男子110米欄世界紀錄
戴龍•羅伯斯(西班牙語:Dayron Robles,1986年11月19日-),古巴田徑運動員。2008年6月12日,在捷克田徑大獎賽的男子110米欄比賽中跑出12秒87的好成績,打破中國選手劉翔保持的12秒88世界紀錄。2008年7月19日,羅伯斯跑出了12秒88的前世界紀錄成績,成為了該項目第一位亦是正常風速下唯一能兩次跑進12秒90大關的選手(劉翔曾在2012年初在超風速的賽場平世界紀錄),充分證明了他是世界第一的地位。羅伯斯是第一位可以七步上欄架的跨欄選手,在現今110米欄專案裡只有諸如中國的劉翔等少數選手可以做到。
13. 1994年-千島湖搶劫殺人案一審終結
千島湖慘案,發生於1994年3月31日,24位臺灣旅客乘坐“海瑞號”遊船在千島湖觀光時,與6名大陸船員及2名大陸導遊共32人,在船艙內被燒死。這場慘案,打破了千島湖的寧靜,也曾給兩岸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4月17日,浙江省公安機關宣佈破案,公佈是“特大搶劫縱火殺人案”,逮捕了三名嫌犯。6月12日,宣佈判決結果,三名犯罪嫌疑人吳黎宏、胡志瀚、餘愛軍均以搶劫罪、故意殺人罪罪名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6月19日,三名罪犯被執行槍決。
14. 1923年-臨城火車大劫案人質獲釋
臨城火車大劫案,發生於1923年5月6日,在津浦線上疾駛的由浦口開往天津的第二次特別快車車上,乘坐著中外旅客200余人。淩晨,當列車行至距離臨城站3裡的沙溝山時,突然被孫美瑤率領的“山東建國自治軍”1000餘人所阻截,劫走外國旅客39人,中國旅客71人。除英人納恩滿當場被打死外,其餘全部被押往峰縣的抱犢崮山麓巢雲觀圈禁起來。從5月15日起,山東督軍田中玉、省長熊炳琦等與孫美瑤的自衛軍代表周大松等在棗莊中興煤礦公司開始談判。1923年6月12日談判雙方達成協議,13日全部回到上海,劫案從開始到結束,歷時37天。
15. 1901年-古巴成為美國的保護國
《普拉特修正案》(The Platt Amendment),是於1901年2月由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簽署的作為陸軍撥款法案補充條款和古美(古巴-美國)關係的修正案,1901年6月12日作為附錄寫入了古巴憲法,從而使法案對美國和古巴雙方產生名義上的法律效力最終導致了古巴實際處於美國的被保護國地位,防止了其他老牌殖民國家染指古巴。因其法案以法案提出者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奧維爾•普拉特(O.H.普拉特)而命名。
16. 1928年-史達林接見中共領導人
1928年6月12日,史達林在莫斯科市內的一個大樓裡,接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瞿秋白、周恩來、李立三、鄧中夏、蘇兆征等都參加了。史達林主要談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革命的性質,一個是革命的高潮與低潮。這正是即將在這裡召開的“六大”所要解決的兩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史達林提出:中國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是“不斷革命”也不是社會主義革命,並以俄國的二月革命為例來作了說明。他又說:現在的形勢不是高潮,是低潮。這個問題引起了辯論。
17.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
1938年6月12日,日軍波田支隊在安慶登陸,很快佔領安慶,武漢會戰正式開始。9月6日,廣濟失陷。29日,日軍攻陷長江要塞田家鎮。至10月下旬,武漢三鎮全部淪于敵手,武漢會戰結束。
18. 1944年-世界上第一種導彈V-1正式投入實戰
1944年6月12日,由德國研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種導彈---V-1導彈正式投入實戰。 由保羅-施密特於1928年開創的對間歇噴射引擎的研究最終使AS 109-014引擎得以問世。這種引擎被用作Fi 103(也稱V-1或FZG 76)的推進器。這是最早投入實用的巡航導彈。
19. 1952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英文:Beijing people's Art THeatre ) ,簡稱北京人藝,始建於1952年6月12日,是一個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國家級話劇院,首任院長為戲劇大師曹禺。劇院自建院以來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劇碼近300個。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紮根于廣大觀眾之中。劇院現有以演出話劇為主的三個劇場:首都劇場、人藝小劇場、人藝實驗劇場。劇院所屬的舞臺美術製作中心建有專業化的製作基地,擔當本劇院及其它演出院團佈景、服裝、道具的製作。
20. 1991年-刺殺拉甘地兇手被查明
1991年6月12日,據印度報業托拉斯報導,刺殺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的女兇手名叫塔努,她還有3個同夥,一男兩女。
21. 1998年-馬拉多納因打傷記者被判刑
1998年6月12日阿根廷著名球星馬拉多納因槍擊記者一案被判處兩年十個月有期徒刑,但緩期執行。布宜諾賽勒斯一地方法院以“多次侵犯,傷害,武力威脅他人”的罪名今天作出這一判決。社會各界十分關心的這一案件在歷時4年後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說法”。在接到這個判決後,馬拉多納的第•個反應是“至少我可以不去監獄了”,隨即便宣佈他明天就去法國觀看阿根廷隊在本屆世界盃上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