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日 的歷史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

527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 1942年-中共早期領導人與創始人陳獨秀病逝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字仲甫。安徽懷寧(今屬安慶市)人。新文化運動的宣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創辦《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曾當選為中央局書記,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等。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參加共產國際大會,陳獨秀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1932年10月15日,陳獨秀被捕。1942年5月27日在貧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歲。
2. 1964年-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逝世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地語:जवाहरलाल नेहरू,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7日),是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也是印度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獲勝,連任總理。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人,主張印度要從大英帝國獨立,同時更為人所知的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他活躍於二戰後的國際政治舞臺上,經常被人稱呼為博學尼赫魯(पंडित,班智達在梵語和印地語及英語中有大博學者的意思),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稱呼為偉大的學者(पंडित जी Panditji,加上जी ji一詞表示尊敬之意)。
3. 2008年-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發射升空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主要用於有關大霧、冰淩、積雪覆蓋、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監測服務。風雲三號A星(FY-3A)於2008年5月27日由長征四號B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於2008年5月29日獲取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目前風雲三號已被納入了國際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網路;風雲三號B星(FY-3B)於2010年11月5日2時37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將與A星一起協同工作,觀測全球氣象。風雲三號C星(FY-3C)於2013年9月23日上午11時07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
4. 1840年-19世紀“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逝世
尼可羅•帕格尼尼(義大利語: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他的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拿破崙奏鳴曲》、《愛的場面》、《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另外,還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種室內樂曲。1840年5月27日逝世。
5. 1985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宣告生效
《中英聯合聲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就香港問題共同發表的一份聲明,於1984年12月19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中國北京簽訂,當時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和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等中國國家領導人也有在場見證;兩國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換批准書,並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也象徵歷時13年半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
6. 1916年-日本刺殺張作霖未果
1916年5月27日,日本關東都督中村雄次郎赴奉天“訪問”,張作霖率其部下湯玉麟等乘馬車去車站迎接。在歸途經過小西邊門裡時,日本刺客三村豐等從視窗投出炸彈,但只炸傷了湯玉麟和一些隨從衛士。張作霖見此便舍車馳馬,並與騎兵衛士互換上衣,奔向軍署。在張經過奉天圖書館時,日本刺客又向他投出炸彈,但未中,刺客被炸死。事後張作霖對事件佯裝不知,未予追究。
7. 1994年-新的上海大學正式成立
上海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於1922年創建,校長為于右任,教務長為瞿秋白,這是一所被譽為“武有黃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學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後被國民黨強行關閉。1994年5月27日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原上海大學和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四校合併組建為新的上海大學。上海大學是上海市屬高校中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被國家部委列入首批卓越工程師計畫,也是一所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的綜合性高等學府。
8. 1644年-清軍至山海關,吳三桂開關出迎,大軍入關
1644年5月27日 (農曆四月廿二),清軍至山海關,吳三桂開關出迎,大軍入關。
9. 1900年-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5月27日,近代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開始形成高潮。
10. 1903年-上海《蘇報》發表章炳麟介紹鄒容所著《革命軍》文章
1903年5月27日,上海《蘇報》發表章炳麟《革命軍序》一文,介紹鄒容所著《革命軍》一書。《革命軍》由上海大同書局刊行,7章,2萬多字。作者號召推翻清朝統治,反對外國侵略,建立獨立自主的“中華共和國”。由於思想激進,氣勢磅礴,故造成極大震動。刊行後,輾轉翻印,銷數逾100萬冊,對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促進作用。
11. 1919年-水上飛機首次橫渡大西洋成功
1919年5月27日,美國海軍NC•4型水上飛機今天抵達里斯本,完成第一次橫渡大西洋的空中飛行。NC•4型從紐約州羅卡威起飛,飛行了將近44小時,總航程達3150海裡。NC•4在旅程第一階段被迫降落在馬薩諸賽州查塔姆,作了一次意外的停留。經修理後,它繼續飛往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接著飛往紐芬蘭。
12. 1931年-國民黨反蔣派另立國民政府
1931年5月27日,反蔣派在廣州議決成立國民政府,發表成立宣言。同日,公佈政府組織大綱11條,推定17人為國民政府委員,唐紹儀、汪精衛、古應芬、鄒魯、孫科等5人為常務委員,輪流擔任國務會議主席。5月28日,廣州國民政府舉行成立典禮,各委員宣佈就職。
13. 1931年-皮卡爾德教授乘氣球飛行到同溫層
奧古斯特•皮卡爾德(Auguste Piccard,1884年1月28日-1962年3月24日),瑞士物理學家、發明家和探險家。皮卡爾德1884年出生,在蘇黎世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上學,並且在1922年成為布裡塞爾自由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他在1922、1924、1927、1930、1933年均是索菲爾會議的會員。1931年5月27日他和保羅•吉普弗從德國起飛並到達了16200米的高度。在這次旅行中,他得到了大量關於上層氣體的資料及對宇宙線的測量。他曾經搭乘熱氣球升到16165米的高空做研究,並曾進入潛水艇中深入3050米深的海底觀測深海。1962年3月24日逝世。
14. 1941年-羅斯福總統向全國發出緊急警告
1941年5月27日晚,羅斯福總統告誡全國:“目前存在著對民族十分嚴重的緊急情況,差不多說宣戰已迫於眉睫。”在他作了正式宣告的情況下,總統和國會有權徵用物力、人力及工業部門,以確保國防並提供給大不列顛所需的武器。 “向英國提供物資是絕對必要的。”他說,“這是可以做到而又必須做的,馬上就要開始。”他說,“美國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以擊退德國的進攻”和保護領水的安靜,他說希特勒的野心是要控制公海,以進攻西方世界進而稱霸世界。羅斯福總統又提醒說,德國擊沉商船的速度等於英美兩國從造船廠補充船隻速度的兩倍。
15. 1941年-德艦俾斯麥號被擊沉
俾斯麥號戰列艦(Bismarck),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艘聞名於世的德國戰列艦,為俾斯麥級的一號艦。名稱的來源是19世紀的德國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而俾斯麥號其中一個成名原因是在1941年5月的丹麥海峽海戰中擊沉了被稱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點名下達“擊沉俾斯麥號”的命令,及後在皇家海軍的追擊下於5月27日後被擊沉。
16. 1891年-中國現代詩人、語言學家劉半農誕生
劉半農(1891年5月27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劉壽彰,後改名複,初字半儂,後改字半農,號曲庵,筆名有寒星、範奴冬等,江蘇江陰南沙鎮馬橋村殷家埭(今屬蘇州市張家港市)人,現代著名詩人、雜文家和語言學者,中國早期攝影理論家。音樂家劉天華、劉北茂之兄。1920年9月,時在英國倫敦的劉半農寫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詩,首創了“她”字,並第一次將“她”字入詩。1925年秋開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主要著作有詩集《揚鞭集》、《瓦釜集》、《半農雜文》、《半農雜文二集》等。193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
17. 1997年-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逝世
張君秋(1920年10月14日—1997年5月27日),字玉隱,祖籍江蘇丹徒,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張派創始人。從小跟李淩楓學京劇表演藝術,後來又拜師尚小雲和梅蘭芳,和李世芳、毛世來、宋德珠有“四小名旦”的稱號。長期與馬連良合作,拍彩色京劇電影《梅龍鎮》、《漁夫恨》,與俞振飛合拍彩色京劇電影《玉堂春》。歷任北京京劇三團團長、北京京劇團(現在的北京京劇院)總副團長,獲評中國國家文藝一級。代表作《望江亭》和《秦香蓮》被拍成彩色京劇電影。1997年5月27日於北京逝世。
18. 1998年-著名書法大師舒同同志逝世
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原名文藻,字宜祿,江西省東鄉縣人,中國共產黨員,近代書法家。1905年出生,1921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師範。曾任中共東鄉縣委書記、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出版有《舒同字帖》、《舒同書法集》。1998年5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舒同一生勤于鑽研書法,即使長征途中,在馬背上也用手指在腿上練字,曾被毛澤東稱為“馬背書法家”。
19. 1878年-美國舞蹈家伊莎朵拉•鄧肯出生
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1878年5月27日—1927年9月14日),原名安琪拉•艾莎道拉•鄧肯(Angela Isadora Duncan),美國著名舞蹈家,現代舞的創始人,是世界上第一位披頭赤腳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家。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她的舞蹈動作完全自由,從人為的技術性限制中解放出來,擺脫對輝煌而空洞的動作技巧的依賴,隨興而發,經常有即興創作,她為使現代舞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舞蹈藝術鋪平了道路。她的著作有《鄧肯自傳》和《論舞蹈藝術》。1927年9月14日逝世。
20. 1907年-黃岡起義失敗
黃岡起義,又稱丁未黃岡之役,是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5月22日同盟會在廣東潮州黃岡發動的反清起義。孫中山派同盟會員許雪秋、陳芸生、陳湧波、何子淵等發動黃岡起義,一舉佔領了潮州饒平縣黃岡城。清潮州總兵黃金福立即帶兵前往鎮壓,革命黨人被殺害200余人,其餘起義軍流亡香港,27日起義遂宣告失敗。黃岡起義是一次真正的反封建反專制的民主革命鬥爭,它響亮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口號,代表了民主、進步、光明的力量,喚起了民眾,在一定範圍內動搖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
21. 1525年-德國空想社會主義先驅者之一閔采爾逝世
湯瑪斯•閔采爾(Thomas Müntzer,1490年—1525年5月27日),德國宗教改革的激進派領袖,也是德國農民戰爭領袖,重洗派人士。1490年閔采爾生於德國哈茨的施托爾堡的一個工人家庭,15歲時就組織過反對天主教會的秘密團體,支持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21年發表《布拉格宣言》,主張用暴力實現社會變革。他直接領導了薩克森和圖林根的農民起義。1525年5月16日在弗蘭肯豪森戰役中被俘,5月27日被殺害。在信仰上,他與路德的稱義觀不一樣,他認為,人的信心需要加上好行為才能被神稱義。
22. 1942年-日軍製造定縣南北疃村慘案
南北疃村慘案,發生於1942年5月27日,日軍少將旅團長上阪勝率領日軍500餘人包圍了河北定縣南北疃村。他們從漢奸手裡獲得了地道圖紙,進村後,按照圖紙找到幾處洞口,即將高濃度窒息性毒氣和茅柴點燃後投放到洞裡,用棉被蓋住洞口,使毒氣向洞內各處散佈。毒煙從各個洞口向外溢出,又有多處秘密洞口被日軍發現。於是日軍又在新發現的洞口繼續放毒。地道內共有避難百姓八九百人,一批批在痛苦的掙扎中窒息而死。身體較壯的人從洞中沖出後,即被守在洞口的日軍殺死。日軍在南北疃村共毒殺、槍殺、砍殺無辜百姓800余人。
23. 1997年-聯合國預算首次負增長
1997年5月27日,聯合國秘書長向聯大提交了1998年至1999年預算報告。該報告提議未來兩年的聯合國預算為24.793億美元,比1996年至1997年的預算減少了1.24億美元,從而使聯合國的財政預算第一次出現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