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日 的歷史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

515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 1918年-魯迅發表小說《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呐喊》中。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2. 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逝世
遼太宗耶律德光(902年11月25日-947年5月15日),字德謹,契丹名耶律堯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至947年5月15日在位),在位20年。947年2月24日,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國號由“大契丹國”改為“大遼”,成為遼朝首位皇帝。大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947年5月15日),耶律德光在河北欒城殺胡林(今河北欒城縣的西北)病逝,遼人將其運回北方安葬。途中為防屍體腐敗,以鹽漬醃其屍,以保證屍體完好運回草原安葬。
3. 1859年-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皮埃爾•居裡誕生
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1906年4月19日),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曾經由於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與妻子瑪麗•居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皮埃爾由父親在家親自教育,自小就在物理與數學方面展現過人才能,後於索邦大學完成學業;其中有關磁性的研究“居裡法則”最為著名。皮埃爾•居裡後與瑪麗•居裡結婚,並且共同從事於發射性元素鐳與釙。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居裡在一場馬車車禍中喪命。1995年他與妻子瑪麗•居裡一起移葬入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先賢祠。96號化學元素鋦(Cm)為紀念居裡夫婦而命名。
4. 1960年-中央指示:在農村開展“三反”運動
1960年5月15日,中央發出《關於在農村中開展“三反”運動的指示》。規定,這次“三反”運動是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以反貪污為重點。凡是犯有貪污、多占、挪用錯誤的人,不論數量大小,都必退必賠。在農村基層幹部中,需要進行“三反”檢查的,應當是生產隊以上的幹部和財貿系統的基層幹部,特別是公社一級和公社直接經營的企業單位。運動的原則是教育為主,懲辦為輔,處分的面一般不宜太寬,以控制在3%以下為宜。
5. 1937年-美國第一位女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誕辰
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全名馬德琳•科貝爾•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Korbel Albright),1937年5月15日出生,捷克裔美國人,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1996年12月5日克林頓確定連任,提名奧爾布賴特為國務卿候選人,在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後,於1997年1月23日宣誓就職。奧爾布賴特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任美國第64任國務卿,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國務卿。現為喬治城大學艾德蒙•A•沃爾什外交服務學院教授。除了通曉英語、捷克語外,也能說波蘭語、俄語和法語。
6. 1999年-何厚鏵當選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
1999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在此間選舉產生,何厚鏵成為澳門第一位由澳門人自己選舉的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人選。
7. 1943年-共產國際宣佈解散,中共中央表態歡迎
第三國際又稱共產國際,是一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組織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檔,宣告第三國際成立。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作出《關於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並於5月25日公開宣佈《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聲言這是為了適應反法西斯戰爭的發展。5月26日,中共中央發表決定,完全同意解散共產國際。
8. 1932年-日本五一五政變
五一五事件,是日本1932年(昭和7年)5月15日以海軍少壯軍人為主舉行的法西斯政變。政變者襲擊首相官邸、警視廳、內大臣牧野伸顯邸宅、三菱銀行、政友會總部以及東京周圍變電所,首相犬養毅被殺。由於政變規模小,缺乏建立政權的具體計畫,為達目的,政變者自首。在審判中,軍部大肆煽動輿論為政變者開脫罪責,並借此加強統治發言權。結果,5月26日成立以海軍大將齋藤實為首的所謂“舉國一致”的內閣,政黨內閣時代結束。
9. 1949年-張軫率部起義武漢和平解放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五綏靖區司令張軫率部在武漢附近舉行起義。在國民黨的失敗已成定局之時,張軫決心率部起義。
10. 1989年-戈巴契夫訪華 中蘇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
1989年5月1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巴契夫到達北京。16日上午,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宣佈,中蘇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鄧小平說希望中蘇之間能夠消除三大障礙,早日實現我們之間的見面和對話。我們這次會晤,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結束過去,開闢未來。他回顧了中蘇兩國、兩黨關係過去所走過的一段曲折歷程,說中國不會侵略別國,對任何國家都不構成威脅。
11. 1911年-美最高法院裁定美孚石油公司解散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裁決,認定美孚石油公司壟斷貿易,令其6個月解散。裁決書認為,謝爾曼反托拉斯法並非機械地禁止一切壟斷貿易,而是禁止不合理的壟斷。這種判決將對今後處理托拉斯案件產生深遠影響。
12. 1911年-石油托拉斯被認為非法
托拉斯(Trust)直譯為“商業信託”,是指在一個行業(商品領域)中,通過生產企業間的收購、合併以及託管等等形式,由一家公司兼併、包容、控股大量同行業企業來達到企業一體化目的的壟斷形式。通過這種形式,托拉斯企業可以對該行業市場實現壟斷,並且通過制定企業內部統一價格等等手段來使企業在市場中居於主導地位,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13. 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結束了外國控制
1955年5月15日,奧地利國土上將只保留奧地利軍隊,這是17年來的第一次。該國自1938年被希特勒霸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軍隊進駐。今天簽訂的條約主要規定了奧地利將作為一個緩衝國在蘇聯集團國和西歐民主國家間保持中立。
14. 1959年-科學家警告藍鯨瀕於絕跡
1959年5月15日,藍鯨是人們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科學家今天警告說,如果不對世界性的捕鯨業實行限制,5年後藍鯨就會滅絕。實際上藍鯨的總數已經下降到相當低的水準,以至單個藍鯨很難找到異性進行交配。
15. 1991年-法國第一位女總理克勒松夫人就任
1991年5月15日,埃迪特•克勒松夫人受命出任法國總理。她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在法國政壇,克勒松夫人是一位相當活躍的女性,是密特朗總統忠實而得力的助手。早在1965年她就加入了密特朗的“共和制度大會黨”,並於1971年隨密特朗併入社會黨。
16. 1998年-八國集團首腦會議開幕
1998年5月15日,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伯明罕(英國)開幕(17日閉幕)。會議結束時發表的最後公報認為,不斷增強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間的相互依存加深。在推動全球化進程的同時,應確保改善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品質。會議集中討論了世界在即將進入21世紀時所面對的三大挑戰,即在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同時,保護環境和宣導良好的管理;增加就業;反對毒品和跨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