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日 的歷史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

319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 1875年-北洋軍閥、“東北王”張作霖出生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現遼寧盤錦市大窪縣小窪屯)人,曾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喜人以“張大帥”稱,是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後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1928年6月4日發生皇姑屯事件,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死去,子張學良接掌東北軍政。
2. 1996年-數學家陳景潤逝世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人,中國數學家。1953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為“陳氏定理”。1978年與王元、潘承洞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6年3月19日因肺炎併發症去世,享年62歲。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列•韋伊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3. 1858年-清代改良派領袖康有為誕辰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梁啟超合作戊戌變法,後事敗,出逃。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定居上海辛家花園,主編《不忍》雜誌,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1927年3月31日去世。
4. 1941年-中國民主同盟成立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有的民主黨派之一,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當時參加的黨派有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後改稱中國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後改為中國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鄉村建設協會。1942年,沈鈞儒領導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加入,故有三黨三派之稱。1944年9月10日改現名。現在“民盟”的成員,主要是以從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社會精英階層所組成;共有成員約15.7萬。
5. 1279年-陸秀夫背幼帝投海殉國 南宋滅亡
陸秀夫(1237年-1279年),字君實,楚州鹽城(今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人,南宋抗元名臣,和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宋理宗寶佑進士,初為李庭芝幕僚,後官禮部侍郎等職,臨安失守後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昰為帝。趙昰死,又擁趙昺,奉皇帝居厓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宰相,繼續組織抗元。祥興二年(1279年)崖山海戰為元軍所敗,3月19日,陸秀夫背幼帝自殺,南宋滅亡,有《陸忠烈公遺集》。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有紀念陸秀夫負幼帝跳海的陸秀夫紀念館,而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小南山上宋少帝陵前有陸秀夫肴少帝殉海塑像。
6. 1883年-史迪威將軍誕辰
約瑟夫•華倫•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1883年3月19日-1946年10月12日),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曾經在二次大戰期間駐中國接近三年,任駐華美軍司令,東南亞戰區副司令,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支援中國物資等職務,後因與委員長蔣中正關係破裂而離任。史迪威回國後,先後任美軍第十軍團司令,及第六軍團司令。1946年10月12日現役中因胃癌在三藩市病逝,他死前曾表示:此生不能與朱德並肩作戰為憾。
7. 1998年-朱鎔基提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
1998年,朱鎔基提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一個確保”,就是確保今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達到8%,通貨膨脹率小於3%,人民幣不能貶值。“三個到位”,一是確定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進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二是確定在3年內徹底改革金融系統,中央銀行強化監管、商業銀行自主經營的目標要在本世紀末實現;三是政府機構改革的任務要在3年內完成。“五項改革”,是指進行糧食流通體制、投資融資體制、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和財政稅收制度改革。朱鎔基還強調,科教興國是本屆政府最大的任務。
8. 1912年-中國物理學家謝希德出生
謝希德(1921年3月19日-2000年3月4日),女,福建泉州人,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丈夫為著名生物化學家曹天欽。謝希德1946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數理學系,195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1952年10月回國到復旦大學任教,1983—1988年復旦大學校長。專長表面物理和半導體物理的理論研究,撰有《半導體物理學》、《固體物理學》等專著4部。謝希德是1949年後中國大陸第一位大學女校長,她把握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機遇,為復旦大學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和前任校長蘇步青開創了復旦輝煌的“蘇謝時代”。
9. 1944年-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發表
《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郭沫若在重慶撰寫的文章。1944年3月10日脫稿,全文近16000字。3月19日至22日在重慶《新華日報》全文連載,後來延安的《解放日報》亦有轉載。書中指出,起義軍首領入北京後,“似乎都沉淪進了過分的陶醉裡去了”,“紛紛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為天下就已經太平了的一樣”,最後在通山縣九宮山遭地主武裝殺害。目的在以借由李自成的失敗,要求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記取歷史教訓。同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會議上強調:“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
10. 1964年-朱德等題詞,號召學習歐陽海
歐陽海(1939年10月23日-1963年11月18日),男,湖南桂陽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愛民模範,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烈士。他曾兩次搶救溺水兒童,一次參加滅火,並救出一位老人。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樹為標兵。1963年11月18日用自己捨身推戰馬、勇救人民生命財產的英雄壯舉,實踐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1964年3月19日,朱德等題詞號召學習歐陽海。
11. 1987年-偉大的義大利科學家、波粒二象性的證明者德布羅意逝世
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法語: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年8月15日-1987年3月19日),簡稱路易•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法國外交和政治世家布羅意公爵家族的後代。從1928年到1962年在索邦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1929年因發現了電子的波動性,以及他對量子理論的研究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2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卡林加獎(Kalinga Prize)。于1944年德布羅意膺選為法蘭西學術院第一席位的院士,是第十六位得到此殊榮的人士,他也是法國科學院的永久秘書。1987年3月19日,德布羅意過世,高齡95歲。
12. 1996年-南非蘭德最高法院判決曼德拉與溫妮離婚,38年的婚姻結束
1996年3月19日,南非蘭德最高法院判決曼德拉與溫妮離婚,38年的婚姻結束。
13. 2000年-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在北京逝世
李煥之(1919年1月2日-2000年3月19日),原名李昭彩,又名李鐘煥,中國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師。1919年在香港出生,1936年入上海音專從師于蕭友梅,1938年就讀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後留校任教,並主編《民族音樂》。建國後,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曾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了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外,還有管弦樂《春節組曲》,古琴弦歌合唱《蘇武》,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2000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
14. 1434年-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勝出生
足利義勝(1434年3月19日-1443年8月16日),是日本室町幕府第七代將軍。父親是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母親是日野重光之女日野重子,兄弟有8代將軍足利義政以及足利義視,幼名叫做千也茶丸。1441年發生嘉吉之亂,父親義教被家臣赤松滿祐暗殺,第二年(1442年)才年僅九歲的他就繼承將軍之位。因為年幼還沒有政治能力,因此實權掌握在管領細川持之手裡,平定嘉吉之亂。義勝在任八個月後死去,死因包括落馬、暗殺、病死等說法。繼任的將軍則是選定由其弟義政擔任。法號是慶雲院榮山道春大居士,墓在京都府京都市北區等持院北町的等持院。
15. 1815年-拿破崙在巴黎重登法國皇帝
1815年3月19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16. 1914年-中國土壤肥料學家裴保義出生
裴保義(1914年3月19日—1983年7月19日),又名裴龍祥,中國土壤肥料學家。1914年出生於湖北省漢口,1928年考入由教會興辦的武昌文華中學,1934年考入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後留校任農經系助教,曾參加四川省的土壤調查和農村經濟狀況調查。1945年中國土壤學會成立,裴保義是學會的首批會員之一。同年赴美深造,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進修和實習。1946年回國,任金陵大學農藝系副教授、教授。畢生從事土壤肥料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為中國土壤肥料學的發展、人才培養和普及工作做出了貢獻。1983年7月19日,病逝于江蘇省南京市。
17. 1930年-英國首相亞瑟貝爾福逝世
亞瑟•詹姆士•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1848年7月25日-1930年3月19日),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曾任首相,任期自1902年7月開始,1905年12月結束。後任外交大臣,任期自1916年開始,1919年結束。少年時代因愛人早逝而終身不婚,1902年至1905年出任首相,任內其政府因關稅改革議題而陷入分裂,但他卻跳出了政黨圈子,一戰中任海軍大臣和外交大臣,1917年11月2日頒佈了《貝爾福宣言》,提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家園的計畫。1922年被封為第一代貝爾福伯爵。1930年3月19日病逝。
18. 1934年-蔣介石借四馬聯軍翦除孫殿英部
1933年夏,蔣介石任命孫殿英為青海西區屯墾督辦,令其率領所部四十一軍開往青海,又密電馬鴻逵中途予以截擊。馬鴻逵、馬鴻賓自揣力難堵擊,商與青海馬步芳、馬步青聯合拒孫。四馬聯軍約5萬余人,孫殿英兵力約7萬人。1933年12月起,雙方在磴口、石咀、平羅、寧夏城外激戰,互有勝負。1934年1月下旬,孫軍兩個師向寧夏西北郊一帶進攻,遇四馬聯軍有力阻擊。2月,孫軍展開攻城戰,夜襲寧夏城,未得手。當月下旬,孫軍二攻寧夏,形成膠著狀態。這時蔣介石對孫施壓,停發四十一軍餉俸,撤銷青海西區屯墾辦公署,免去孫殿英本兼各職,使孫軍戰鬥力大受影響。3月19日夜,孫軍全部潰退,被俘者6000餘人,潰軍2萬余人被閻錫山收編。
19. 1946年-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成立
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于1946年3月19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戰後為了徹底清除日本軍國主義、對抗蘇聯,美國欲扶植蔣介石建立一個統一、強大、親美的中國來為自己的亞洲政策服務。為了消除中國內戰危機,美國相繼派特使調停國爭端,促壓蔣介石實行政治民主化改革,誘使中共加入蔣介石政權統治下代議制的聯合政府。以美國將校軍官1000人組成,陸軍750人,海軍250人。總部設在南京,上海設有辦事處。仿照美國軍制裝備訓練國民黨軍隊;以航空測量為名,搜集中國軍事情報等。
20. 1978年-美國油輪出事,10萬多加侖原油污染法國海面
1978年3月19日,據海洋污染專家說,阿莫科-卡迪斯油輪上的10萬多加侖原油洩漏,漂浮在布列塔尼海岸附近,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泄油事件。令人擔心的是洶湧的海浪會擊毀油輪,致使所載的23萬多桶原油全部湧出。石油已嚴重地污染了70英里長的布列塔尼海岸。10英里長、7英里寬的英吉利海峽海面上出現油層,並朝著澤西島和格恩濟島漂移。油輪的主人印第安那美孚石油抽到較小的輪船上,但這項工作需等待3至4天之後,油泵運到停留的油輪上才能進行。
21. 1979年-烏干達統治者伊迪阿明達達被趕下臺
1979年3月19日,烏干達總統伊迪-阿明-達達,被指控犯有多種暴行罪,已經逃出了首都。據說,他同剩下的烏干達軍隊逃向北方。
22. 1980年-鄧小平提出評價建國以來歷史問題的指導思想
1980年3月19日, 鄧小平審閱《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提綱後,對起草《決議》稿提出三條指導思想。
23.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公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是於1986年3月19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法律。本法為了發展礦業,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當前和長遠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而制定的。根據1996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修正。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24. 1991年-孟加拉第一位女總理卡莉達齊亞就職
1991年3月19日,孟加拉代總統哈布丁•艾哈邁德任命卡莉達•齊亞為該國總理。卡•齊亞成為這個南亞國家的第九位總理。同時,她也是孟加拉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25. 1997年-新疆考古所宣佈在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找到丹丹烏利克遺址
丹丹烏裡克遺址位於策勒縣達瑪溝鄉北平面呈“回”形,中央上臺塑有佛像,土台四周圍回廊,在回廊的牆壁上繪有壁畫,有菩薩、小千佛等形象以及波羅迷文題記90 公里,系唐代遺址,
26. 1998年-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紅潮”造成香港海域魚類大量死亡
1998年3月19日 (農曆二月廿一),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紅潮”造成香港海域魚類大量死亡。
27. 2008年-甘南暴力事件系分裂分子策動 2200多名參與者自首
2008年3月,受西藏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影響,從3月14日到19日,不法分子蠱惑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對甘南州進行打砸搶燒破壞活動,在甘南州夏河、合作、碌曲、瑪曲、卓尼、迭部6個縣(市)進行打砸搶燒活動,打砸和燒毀各類房屋4279間,砸壞和燒毀車輛74輛,砸毀供電設施600處、供水設施590處、供暖設施278處。 致使此間直接經濟損失約二點三億元人民。
28. 2011年-多國軍事干預利比亞
2011年3月19日,英美法等國戰機導彈齊襲利比亞,隨著法國戰機19日對利比亞境內的政府軍目標開火,多國大規模軍事干預利比亞的行動正式展開。軍事干預行動開始後,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強硬表態,稱“要武裝人民對抗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