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日 的歷史事件 上一頁 下一頁

126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1. 1952年-中共中央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城市中限期展開大規模的堅決徹底的“五反”鬥爭的指示》。“五反”指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竊經濟情報。與1952年1月1日毛澤東在《元旦祝詞》中提到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合稱“三反”、“五反”。
2. 1210年-南宋著名詩人陸游逝世
陸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西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陸遊是現留詩作最多的詩人,其一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並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3. 1841年-英軍侵佔香港
18世紀初,英國開始對華進行鴉片貿易。1840年6月,清政府下令查禁鴉片,英國悍然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出兵攻打廣州。1841年1月26日,英國派兵強行佔領香港。
4. 1896年-中國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家秦仲文出生
秦仲文(1896年1月26日—1974年6月23日),名裕,河北省遵化縣人,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的山水畫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書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編寫了《中國繪畫學史》一書。解放後任北京畫院畫師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選集。1974年6月23日卒於北京。
5. 1291年-元世祖命郭守敬開鑿通惠河
西元1291年1月26日,元世祖根據郭守敬的建議,引大都西北的諸泉水,在金國原來運糧河的基礎上重加修鑿,東至通州入白河,全長164裡,建壩湖11處,計20座。取名“通惠河”。這樣,就可以使江南的物資經杭州水運直抵大都。
6. 1340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就任法國國王
1340年1月26日,英王愛德華三世就任法國國王。
7. 1788年-澳大利亞國慶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是世界土地面積第六大的國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整個大陸的國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澳大利亞不僅國土遼闊,而且物產豐富。澳大利亞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尼,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陸,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海島及單一國家的大陸,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國慶日為1月26日。
8. 1880年-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亞瑟出生
道格拉斯•麥克亞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華語界常稱其為“麥帥”,是美國著名軍事將領,1944年授銜五星上將,並且曾任菲律賓陸軍元帥。20世紀30年代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是太平洋戰爭中盟軍主要指揮官之一。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他和父親小亞瑟•麥克亞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1964年4月5日,麥克亞瑟在沃爾特•裡德陸軍醫院(美國陸軍醫療中心)因膽結石去世,享年84歲。
9. 1925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原名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由信仰共產主義的中國青年組成的的群眾性組織。共青團中央委員會受中共中央委員會領導,共青團的地方各級組織受同級党的委員會領導,同時受共青團上級組織領導。1922年5月,團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正式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月26日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9年5月4日共青團中央頒佈共青團團徽。1982年12月召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
10. 1947年-中國現代心理學家孫國華出生
孫國華(1902年1月26日—1958年7月8日),字曉孟,中國著名心理學家。1902年生於山東濰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心理學專業主任、系副主任及校務委員,同時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心理學報》常務編輯。1958年7月8日卒於北京。
11. 1949年-國民政府釋放日本戰犯岡村甯茨
1949年1月26日, 國民黨政府軍事法庭在上海宣判日本侵華戰犯岡村甯茨以及其餘260 名日本侵華戰爭罪犯“無罪”,並擬於31日將他們“遣返日本”。1月28日, 中共要求國民政府重新逮捕日本侵華罪魁岡村甯次,國民黨方面加以拒絕。
12. 1950年-印度國慶日
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國慶日為1月26日,獨立日為8月15日。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孟加拉、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
13. 1950年-尼赫魯任印度共和國第一任總理
1950年1月26日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仍為英聯邦成員國。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宣誓就任第一任總統,尼赫魯任第一任總理。
14. 1953年-國際海關日
國際海關日,又稱國際海關節,是定於每年1月26日的節日。在1984年1月26日由世界海關組織設立,以紀念海關合作理事會成立30周年(該會於1953年同日成立)及其首次理事會全體會議。國際海關日目的為推廣海關合作、促進國際貿易,以及建立各海關組織間的緊密聯繫。2007年國際海關節將主題定為“維護版權 支持正版”。
15. 1953年-美國索爾克博士製成小兒麻痹症免疫新疫苗
1953年1月26日,美國索爾克博士宣佈製成小兒麻痹症免疫新疫苗。此後的一年中,世界上近百萬兒童試服了脊髓灰質炎菌苗,從此人們有了防治這種致癱症的基本有效的藥物。
16. 1956年-第七屆冬奧會在義大利科爾蒂納丹佩佐開幕
第7屆科蒂納丹佩佐冬奧會,於1956年1月26日至2月5日在義大利科蒂納丹佩佐舉行。本屆點燃奧林匹克火焰的是意著名男子花樣滑冰運動員吉多•卡羅利。代表運動員宣誓的為意上屆奧運會女子高山滑雪速降比賽銅牌獲得者朱裡亞娜•切納爾-米努佐。本屆運動會共24個單項,因速度滑冰有兩人並列冠軍,總計為25枚金牌。冰壇新貴蘇聯獨佔鰲頭,獲金牌7枚,銀牌3枚,銅牌6枚;奧地利列第二,金牌為4枚,銀牌3枚,銅牌4枚;芬蘭居蘇、奧之後,金、銀牌各3枚,銅牌1枚;多次在冬季奧運會上成績領先的挪威隊,這次僅列第七位,獲金牌2枚,銀、銅牌各1枚。
17. 1970年-中國電影技術家羅靜予逝世
羅靜予 (1911年—1970年1月26日),四川成都人,電影技術專家,香港大地影業公司經理、製片人。少年輟學,自謀生計,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考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七混成旅宣傳隊,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文化部電影局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製片處處長、中國電影器材公司經理、北京電影製片廠總工程師等職。他為提高中國的電影技術水準,發展中國的電影事業作出了貢獻。1970年1月26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