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頂的故事

故事① “毓璜頂”的由來


  毓璜頂,其實原來叫玉皇頂。據傳,自從宋朝徽宗皇帝封光焰妙樂國國王淨德的兒子為昊天金闋至尊玉皇大帝,並下詔書天下各地建廟塑像供奉。此後,全國不少高山峰巔都建有玉皇廟,或稱玉皇頂。

  現在的毓璜頂之名更於清光緒十九(西元一八九三)年。當時在煙臺奇山所,有一位雅士,名叫劉次垣,他經常遊逛毓璜頂,每次都被這裡的美景所陶醉,但又總覺得“玉皇”的名字不雅。一日,劉次垣對同遊者說:“異哉,玉皇頂之命名也,其毋乃褻尊嚴乎?況此山脈南出塔頂,其勢蜿蜒,氣若爭赴,遙而望之,如渴驥之奔泉,至此而一束。而其東,則群峰嵯峨,綿亙三五裡。其 西,則林巒層疊,崢嶸而突兀,左環右抱,犁然在目,獨西山之鬱然中處,直超塵而絕俗。此固我村之巨鎮,實為菁花之氣所鐘毓。以毓璜而更之何如?”同人一齊贊同。於是,“玉皇”便改成“毓璜”,他又寫下了“毓秀鐘靈地不愛寶,璜琮璞玉山自生輝”的楹聯。意思是說,大自然不吝惜它的寶藏,將天然秀氣,一切美溢皆凝結於此,可稱得上是世外光華。這裡既概括又具體解釋了“毓璜”的含義:“毓”是生育、養育的意思;“璜”是一種精美的玉器,同時點明此處山崗優美絢麗的特點。

  

故事② 門神的來歷

  玉皇廟是毓璜頂公園的三大景點之一,步入玉皇廟山門,內有左右兩個把門將軍,關於這兩個把門將軍的來歷還有一個歷史傳說。這兩個將軍,一個叫尉遲敬德,一個是秦瓊,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時的名將,非常受李世民寵愛。傳說,唐太宗得到天下,坐上皇帝寶座最初,常常因開國時殺人無數而心生恐懼,夜晚睡覺惡夢連連,被鬼怪鬧得不得安寧。後來上朝時李世民便訴苦于眾大臣。秦瓊與尉遲敬德便自告奮勇為他把門驅邪。果然,當天夜裡,唐太宗睡得很甜。此後,兩人便天天為他把門。時日不久,唐太宗非常疼惜二人,不忍心他們白天帶兵打仗,晚上還要為自己站崗守門,於是他想到一個辦法,找人把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畫了下來,貼在左右兩個大門上。傳至後來,秦瓊、尉遲敬德就成了驅邪鎮妖的門神了,也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兩個門神。

  

故事③ 石榴樹的傳說

  玉皇廟歷史悠久,古樹很多,其中有200年以上的黃楊和冬青,後院那棵600歲的老石榴樹,更引人注目。

  俗話說夏日石榴紅似火,而這棵老石榴樹開的卻是白花,結的也是白色果實。與這老石榴樹相對的是一棵茁壯的小石榴樹,它開的是紅花,結的是紅果紅籽。它們一老一少,成為玉皇廟內的一景,被人稱為“童叟奇觀”。每年六、七月份,石榴花開,紅白相間,分外妖嬈美麗。到了石榴果實累累掛滿枝頭時,笑迎著遊客,別有一番景色。

  說起這棵蒼老虯曲600歲的老石榴樹,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革命老前輩,不僅關心祖國人民的安危,也關心大自然草木的生存。1964年,有人想把這棵老石榴樹砍掉。此時恰逢董必武副主席在煙臺,得知有人要砍掉這棵歷史久遠的老樹後,他感慨地說:“這歷經滄桑的老石榴樹不能殺,留著讓人們看看它是怎樣一代接著一代活下來的,作為歷史的見證。”就這樣,董必武的一句話,600年的老石榴樹得而複生。想必樹木也有情,老石榴樹為報答董必武的救命之恩,從此為迎接國內外的賓客而開花結果。所以今天我們還能再次欣賞到這“童叟奇觀”的景致實屬不易

故事④ 小蓬萊閣的傳說
  

  毓璜頂公園又稱小蓬萊,小蓬萊包括一個小蓬萊閣,小蓬萊閣也叫呂祖廟,清光緒兩年,因為一個偶然的巧合於是就有了這個建築。光緒兩年那年春天久旱無雨,靠天吃飯的人們來到玉皇廟焚香求雨,巧合的是,天空恰降大雨。清代進士龔易圖便將家中珍藏的呂洞賓茄香木雕像搬來,建廟供奉。人們便把天降大雨歸功於呂洞賓,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建起了這個建築。傳說,後來其他七位神仙看到呂洞賓來到這裡,於是也一起來了,就有了小蓬萊閣的名字。

  在呂祖廟的牆壁上畫有壁畫,左邊是火龍真人,專門教呂洞賓佈陣打仗;右邊是文房先生,專門教他琴棋書畫。呂洞賓左面是書童,右邊黑孩是呂洞賓的徒弟柳樹精,傳說當年呂洞賓給他講道時,他沒專心聽,到後來雖然變成了人,頭上卻始終留著一縷柳樹枝。

  

故事⑤ 登頂拍煙臺

  1969年,李先生參軍從河南來到了煙臺做新新聞幹事。他所在的部隊就坐落於毓璜頂公園腳下,登毓璜頂公園晨練成為他每天的必做功課。偶一天,他第一次登上毓璜頂公園海拔最高的玉皇閣,向遠處眺望,頓時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心情格外激動,因為從此處遠眺,整個市區的美景一覽無餘。蜿蜒起伏的山脈、一望無際的大海都如此令人心曠神怡。把煙臺全景欣賞個夠後,新聞工作者的敏感性讓他又頓感豁然開朗:以此為基地拍攝煙臺的全景豈不是最佳位置?說幹就幹,他打開相機,拍下了他相冊中的第一張煙臺全景,時間是1969年秋天。照片上沒有高樓,沒有寬闊的馬路,公共汽車都極其稀有,老百姓一律住的都是平房,灰磚土瓦,不甚發達。此後,因為種種原因,他間斷了拍攝。然後從1974年起,他每隔5年,都選擇在國慶日那一天準時登上玉皇閣,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煙臺經濟的發展演變。80年代他拍的照片尤其多,因為這個時期煙臺的發展速度特別快,使他感到即使每天都拍一張照片都跟不上高速發展的經濟。在他的照片中,80年代初的煙臺,零星的樓房在平房中漸漸凸起。到80年代末,棟棟高樓如雨後春筍一夜間遍佈煙臺,作為煙臺主幹大道的南大街上各種公共汽車、高檔小轎車也屢見不鮮。而他手中的相機也印證了煙臺歷史的發展。最早使用的是國產海鷗牌相機,擰好幾圈才照一張相片;改革開放後,脖子上挎上了進口相機,從柯尼卡、美能達,直到今天的尼康。雖然如今玉皇閣已經不再是煙臺的制高點,但在玉皇閣上拍煙臺仍讓李先生樂此不疲,至今還在堅持,拍下的照片也已整理了滿滿兩袋子。之所以對玉皇閣情有獨鍾,用他自己的話形容就是“毓璜頂公園是煙臺的窗口,玉皇閣則是毓璜頂公園的視窗,從視窗看煙臺無疑最為真實”。

 

 故事⑥ 蛇偷小雞的故事

  自古毓璜頂公園蒼松翠柏,古樹新芽,鳥語花香,一派生機盎然,其天然美景不但吸引來絡繹不絕的遊客,也吸引了許多小動物的光顧。于大爺就跟記者講了一個他聽來的來自毓璜頂公園的一條蛇的真實故事。

  據說,今天的毓璜頂賓館處原來住著一位老外,是當時的山東省立第八中學校長。喜歡吃雞肉的他在院子裡養了一窩小雞崽,天天盼著它們快快長大,他也每天都要到雞窩裡探視好幾次。慢慢地,雞崽變成了小雞,他探視小雞的次數也越來越頻。後來他發現,每天雞窩裡都要少好幾隻小雞。難道有人偷我的小雞嗎?於是他在雞窩周圍又加固了一道籬笆。但每天還是有小雞像蒸發的水分一樣失蹤無跡。

  這天,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校長早早就上床了。正當他迷迷糊糊快要睡過去的時候,突然聽到雞窩裡傳出小雞受到驚擾發出撲騰撲騰的聲音。小偷!校長一個激靈,穿好衣服,操起他放在床底下以備不測的火槍摸黑來到雞窩旁邊。眼前的情景令校長倒抽一口冷氣,原來偷小雞的不是人,而是一條有大瓷碗口粗細的蛇。蛇還沒有發現有人來了,正起勁吃著小雞。回過神來,校長端起槍,殺死了這條蛇。後來,校長把蛇皮扒下來足足纏了一大捆。後來據人說,這條蛇就住在毓璜頂公園,是這裡的好山好水養育出了這條大蛇。

  

故事⑦ 拍照留念的故事

  顧先生和毓璜頂公園的感情是無法比擬的。今年38歲的顧先生是土生土長的煙臺人。在他的記憶裡,整個小學時代他的生活都離不開公園。夏天,公園裡鬱鬱蔥蔥,碧樹連蔭,非常涼爽。每天放學後,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學都會在公園裡寫作業,作業寫完了,就粘知了、打玻璃球或者玩沙包;冬天,銀裝素裹的毓璜頂公園更使他們無比興奮。樹上凝結得厚厚的冰掛常常令他們流連忘返,玩得不亦樂乎。那時撿幾根樹枝打冰掛看誰打得准是他們冬天最喜歡玩的遊戲。公園幾乎成了他們的樂園,留下童年時的許多歡笑。眨眼間,無憂無慮的小學時代即將結束。畢業後,一個要好的同學要轉到另外一個城市讀中學了,以後再到公園的機會微乎其微。於是放暑假時,顧先生邀這位同學最後一次來到毓璜頂公園拍照留念。當時,他們選擇了龍王廟作為攝影背景,因為他們覺得那裡最宏偉,“後邊古樹參天,還隱隱約約露出碧海一角,仿佛能聽到大海的滾滾濤聲。”

  照片洗出來一看,兩個小傢伙都照得非常精神。後來顧先生還和這位同學保持著聯繫。最為巧合的是,多年以後,顧先生得知,他們小學同班同學裡面,就他和這位同學考上了大學。至今,顧先生還保存著這張照片,而這個巧合也令顧先生和他的同學至今都唏噓不已,感到不可思議。但毓璜頂公園與他們的不解之緣,他們終生難忘

上一篇:扁擔島的傳說
下一篇:漢江沙金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