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教子的奧妙

    方語雲:“哀哀父母.生我的勞。”意思是說,呵憐滅r的父母,生兒台女,要付出無限的辛勤勞苫。
    我國東甘有名的大將陶侃之母湛氏,是一位勤勞、樸實、慈祥、善良的母寒‘她相大教子,不辭辛勞。為數子讀書、做人,一生含傘茄若,費盡心機。因此,世人把她與孟子之母、嶽K之母、歐陽修之母相提並論,被稱為中國古代四人“賢妻良母”。
    陶母出生於三國時期的新潑縣南市付(今江西省新T縣劃U鎮)的個農民家卑。16歲那年,——個偶然的機會,她嫁給了吳因的揚威將軍陶丹為安,並生下一了,取名陶侃。不久,丈夫病逝,家道敗落,一朋不振。孤兒寡母,無依無靠,陶母只得帶著兒子回到新險縣娘家安身。
    出身農民家庭的陶盡,小時候出家窮讀書很少,但她深切讀書的重要。問到娘家後,她省吃儉用,靠紡線織市的微薄收入.供兒子讀書。可是,陶侃生性貪玩,讀書費勁。這讓母親既少氣.又著急。心想:小波書.不L進。將來豈能成才g但她明白,要想讓兒子懂得讀書的重要,必須從生活中一點一滴教疆起,因為人的許多道理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於是,她決定身體力行,引導兒子珍惜時間,努力亡進。

      一天,天上下著瓢潑大雨。因家裡一無鬥陶侃無法去上學,使蹲在織布機前看母親織布。他看到織布機上的梭子不停地穿來穿去,十分好奇。便問母親這是咋回事?母親停下布機,告訴他:“因為娘踩的踏板一上一下,梭子才會穿來穿去的。”接著,母親借題發揮,問道:
“侃兒,最近你在學堂上的什麼課呀?”
    “娘,老師這幾天教我們讀《賢文》。”
    對這篇課文,陶母小時候曾經讀過,並不陌生,便問:“《賢文》是篇好文章,很有意思,你會背嗎?”
    陶侃回答說能,並立刻很流暢地將課文背誦了一遍。當背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母親叫他停下,問道: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你知道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小陶侃抓卑強腮,想了半天,還是文支吾吾答不出來。親便因勢利導,指著手中的織布機梭子問:
  “侃兒,這是什麼?”
  “娘,這是織布用的梭子叼!”
  “你看這梭子來回穿棱,快不快呀?”
  “快,真快[像飛跑一樣。”
  “對,過日子呀,就像這梭子飛跑,跑撂很快。一樣,眨眼之間,就不見了。”
    小陶侃恍然大悟;“哦,原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是比哈日子過得真快網廣
  母親趁熱打鐵,進一步開導:“是呀,侃兒,像你這樣讀書不用心,白白浪費了時間,可惜不可措呢,”
  “可惜,太可措了1”
  “既然可惜,該怎麼辦呢?”
  “娘,兒懂了。往後,兒要珍惜時間,用心讀書,再不浪費時間了1”母親信任地點點頭,微笑道:“這就對了。珍惜時間,用心讀書,才是正理”
    小陶侃望著母親那慈祥而又期待的目光,好像一下子懂事了,開竅廠。從此,他發奮苫讀,孜孜不倦。終於不負母親的厚望,—舉考中了個武狀元,帶兵打仗,為同效力。
    為宮之後的陶侃,經常告誡部下:“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肖惜分陰。”意思是,像治水英雄大禹這樣的聖人,還要珍惜一寸光陰一寸金,至於我們平常的人,更要懂得一分光陰就是—寸金。由此說明,珍惜時間,不虛度年華、是何等重要啊
    陶母不僅在教育兒子讀書方面,總是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循循善誘,以事說理,從來不刃不罵,不空洞說教;就是在如何做人方圓,也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兒子、使之受到浴移默化的教育。還在陶侃做官之前,家境貧窮的陶母,包總是仁慈寬厚,以禮待人,從不因家窮而侵待客人。有—天,家裡來引L個丈夫生前的朋友,岡冰雪封路,天色已晚,使來陶侃家借宿。陶侃有心待客,但家元隔宿之米,實在沒有待客的東西,—’時不知如何是好。
    這一切,被母親看在眼裡,心想:既然客人來廠,決不能慢待失禮。於是,她熱情地上前給客人讓座、倒茶,並交代兒子跟客人聊聊天,敘敘舊。然後.轉身去給客人安排食宿問題。當時家裡確實既無糧,也無錢,怎麼辦,陶母急中生智,有了主意,她當即拿起剪刀.將白已的良發剪掉,編成假髮,拿到街上賣錢,並買回廠油、固、菜看,又拆下幾塊舊樓板當柴燒,還把墊在床上的革席子切碎給客人喂4。這就是民間傳說“陶母截發笆賓”的動人故事。   

    客人劉陶母的深情厚意深深感動,都說:“沒有這樣的母系,怎能教出陶侃這樣有出息的孩子!”這件事,也探深銘刻止。因此,向侃做官之後,始終保持著“禮貌待確。
    陶侃在母親的教育薰陶下.能文能武,終於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後來,在太守范適的推薦下,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在踏入仕途之前,陶母把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做官要清清正正,不可誤國害民,切記g”陶侃跪地磕頭,說:“娘,放心吧,兒牢記不忘!”
    臨行前,母親又拿出一個包袱交給陶侃說:“帶上吧,到時候,你就會明白的!”來到官府上任後,夜深人靜,陶侃打開包袱一看.只見裡麵包的是一塊黃土,一個土碗,一方土布。他先是一怔,不明其意。過了一會兒,他終於領悟到了母親的用心廣塊黃土,是叫兒不忘家鄉故土廠個土碗,是讓兒莫忘窮人廠方土布,更是教兒廉潔白律,清清白白,永不忘本i
    母親的忠告,像警鐘一樣,時刻在陶侃的耳邊迴響。他沒有辜負母親的殷切期望,為官一生,清白一世,深受百姓讚揚。
    陶侃在海陽做縣官時,曾經監管漁業。這是個美差,對那些貪官污吏來說,吃、拿、卡、要,不在話下。但陶侃卻從不白吃白拿一條色。有一次,趁下屬出差順路之便,就買了一壇脂魚,囑託差役捎回老家孝敬母親。哪知,陶母競原封未動將魚退回,並附信一封,寫道;“爾為官,以官物遺吾,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2”這話的意思是:你當官,卻拿官家的東西送我,不僅不能有益於我,還會增加我的憂愁呀!事後,有人間:“兒子孝敬的魚,為何不要?”向母很談諧地說:“帶官氣的東西,我不沾,免得別人說長道短i”
    收到母親退回的魚和書寫的信,陶侃大為屜動,槐疚萬分。從此,他做事更加小心謹慎,決心遵照母訓,清白做人。後人贊曰:“世上做母親的,能像陶母這樣教子,國家何愁沒有人才

    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陶侃做官清正,秉公執法,在仕途上步步高升,曾先後擔任縣令、長史、太尉、都督大將軍,最終被封為長沙郡公,成為我國古代治學、為官的一代表率。但人們知道,陶侃的成長,是與其母的精心引導、巧妙教育分不開的。陶母身體力行,正是陶侃能夠成才的一個奧妙。

上一篇:為官之道
下一篇:陳母教子有方

民俗

更多
周公解夢

聯繫我們


漢典黄曆:


漢典交流群:漢典交流群